怎麼樣讀書才能很好的吸收和運用?

張豔Jolie


我在大學也讀了一些書,總結了一些讀書經驗,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1.你在開始讀一本書之前,你要思考你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讀書的目的,就在網上搜各種書單,比如“大學四年必讀的XX本書籍”,“人生不得不看的好書”。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你如何才能很好的運用書中的知識呢?比如你想做菜,就應該讀一些關於做菜方面的書籍,看完一個菜譜後自己做,自然就能很好地運用書籍。有些人沒有明確的目標,比如有人為了提升自己而讀書,那什麼才是“提升自己”?是多賺錢,還是學到了不同領域的知識,還是對一些事物有了更深的看法。這些人很大一部分就讀心靈雞湯去了,學習一些時間管理,或者所謂的“底層邏輯”。這樣只是給自己一個“我正在進步”的假象,浪費了時間。


2.看書要做讀書筆記。

我看到很多人推薦做筆記的方法是思維導圖,這個方法當然很好,但有時候如果要寫一些論述性的文字就不方便,我認為你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做筆記了就可以了,做筆記不一定要做的很精美,很全面,你把你認為有用的東西和疑惑的地方記錄下來就行。我一般是看完一章會寫一章的讀書筆記。如果你有心的話還可以把讀書筆記整理成一篇書評,或者思考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書籍的內容複述出來。這樣輸入與輸出結合,你就可以更好地吸收書籍中的知識。


著名作家錢鍾書就是一個非常愛做讀書筆記的人,他在牛津大學讀書館看書,這裡的書不能外借,錢鍾書只能用紙和筆將看書的想法記錄下來,錢鍾書做筆記的時間是看書時間的一倍,從來都是看完書就把書送人,只留下讀書筆記。正是錢鍾書熱愛讀書,勤奮做筆記,才為他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看書只是第一步,實踐才能出真知。

我有一個朋友,有一天他在朋友圈裡說自己要健身,還拍了一張圖片,圖片裡是一張桌子上擺了幾本厚厚的健身書籍,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在群裡總是看到他在談論關於健身的事說的頭頭是道,兩個月後我見到他,問:“你健身練得怎麼樣啊?”他一臉尷尬的說自己連健身房都沒去幾次。所以看書只是第一步,你看了書之後還要實踐,你只有實踐了才能真正領會到書裡講的是什麼意思,才能不會拘泥於書本的理論,在實際情況中靈活變通。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個典型的例子,馬謖熟讀兵法,對理論知識爛熟於心,經常和諸葛亮交談兵法從白天聊到晚上,但他在實戰中不懂得變通,導致軍隊戰敗。


總結一下,如何能讓讀書很好地吸收和應用,你要明確目標,看書時要多做讀書筆記,看完書後還要實踐。宋代朱熹曾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當今時代,能靜下心來讀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希望你能堅持讀書,並且保持思考,相信未來你一定會感謝那個曾經遨遊書海的自己。



曾商之巖


大家知道,讀書的好處很多,如讀書可以充實豐富思想、可以提升人的認知和境界、也可以改變人的命運等,很多人也是通過勤奮讀書實現理想追求。但讀書需要入腦入心,才可以轉化能量,成為指導實踐的“有效營養”,如果讀書不去“吸收”,就難以起到作用。那麼,如何讀書才能很好地吸收和運用呢?這需要從領會所讀之書的思想內涵和結合實際歷練。

一、領會書的思想內涵有助於吸收“營養”,入腦入心,提升思想認知。

在讀書過程中,首先要了解書的背景意義、結構框架和指導目標,其次,按照書的目錄脈絡順其內容主線認真閱讀,第三,對於文中重點內容以及可以產生共鳴、需要思考的關鍵點要深入研讀、細細揣摩,第四,對於核心經典內容可以讀深讀透成誦,第五,通讀之後,就要進行認真總結思考,把嚼爛的書的中心思想銘刻於腦,形成自己的認知,這樣,基本可以把握住關鍵點,從而豐富思想,提升認知境界。如:讀書如果不把握以上所述環節,要麼憑興趣、要麼漫無邊際、要麼不分主次、要麼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同時,不去總結思考,那麼,讀書就是囫圇吞棗,品不出其中的味道,也就豐富不了思想,提升不了認知境界。

二、理論聯繫實際,以理論指導實踐,讓書的“營養”在實際中有效應用。

讀書就是為了在提升思想的基礎上,轉化為有效實踐的動能,指導實踐,並與實踐緊密結合,創造價值。當成功把書本內容融入思想,就可以在工作生活中準確把握要領和節奏,目標清晰、計劃明確、過程有序、結果有效,並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升,不斷根據需要學習新理論,再在實際中應用。這樣,就會始終讓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無縫對接,真正做到做好把書中營養有效應用於實踐中。如:我們通過讀書獲取知識豐富思想,在工作中就會胸有成竹、遊刃有餘,遇到問題,就會在思想中尋求解決辦法,並在不斷應用中對更復雜的問題知不足再讀書豐富自己,然後再去應用,就會學識越來越淵博,思想越來越豐富,實踐能力越來越強,應用效果越來越好。

總之,把握以上所述關鍵點,就會融會貫通於讀書和實際應用中,使之相互促進、相互提升。

謝謝大家!

2020.4.16子時即草於西安








地勢坤9


談到讀書,首先需要考慮兩個基本問題,第一是為什麼要讀書?第二是讀什麼書?當你明白了為什麼要讀書後,就得選擇相應的書來讀。在選擇書的問題上,又一個奇怪的問題:要想知道和辨別哪本書是高水準高品位的,就必須得有相當的知識水平,而這相當的知識水平是從哪來的呢?是靠讀書來的。這樣一個互為因果的矛盾該如何解決呢?那就得讀經典,讀權威。因為經典是經過長時間眾多讀者認可的。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以後,剩下的就是如何讀的問題了。

怎樣讀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不動筆墨不看書。意思就是要做讀書筆記。第二讀書不能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第三,要多讀幾本同一類型的書,比較著讀。有比較才能有鑑別。

讀文學作品也是一樣,要從中體會作者的藝術構思,語言技巧。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如果只看其中的故事,看紅火熱鬧。那讀多少書也是白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