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世界盃已經快過去20年了,中國足球為什麼看不到希望,該咋辦?

海逛子撩體育


距離上次中國男足進入世界盃決賽圈已經過去了20年,這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男足唯一一次闖入世界盃,此後世界盃成績一落千丈,讓人看不到希望,我認為原因有如下幾點:

青訓基礎差

足球要想出成績,青訓是基礎,但是放眼國內足球青訓,能拿得出手的成績屈指可數,除了魯能青訓、根寶足球基地和綠城俱樂部青訓之外,很少有其他俱樂部訓練出優秀球員,有人說,青訓就像房子的地基,地基穩,房子才結實,同理,足球青訓做得好,才能出現更多的好球員。

急功近利

作為足球管理部門,足協可以說肩負著足球興起的重任,青訓作為一項需要時間的活動,不是三年或者五年就能夠出成績的,我們的足球基礎本身就比較差,主管部門又急於做出一番政績,不惜拔苗助長,以江蘇蘇寧俱樂部球員黃紫昌為例,作為近幾年國內少見的技術流,黃紫昌在聯賽表現十分優秀,因此不僅國青想要招入黃紫昌,U23國家隊、成年國家隊也想招入黃紫昌,這也導致球員過度疲勞,最終導致球員2019賽季幾乎報銷

聯賽畸形

隨著金元中超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俱樂部不得不話費越來越大的成本引進球員,市場溢價嚴重,在高薪的驅動下,球員集體精神、拼搏精神下降,越來越多的俱樂部由於資金壓力、財政問題退出職業聯賽,比如近年來退出職業聯賽的遼足、上海申鑫、延邊富德等,這不僅是中國足球的損失,也對國內聯賽的形象造成了很大影響。

總結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中國足球越來越看不到希望的原因,不論如何,作為球迷我都希望國足越來越好,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看到國足再次站在世界盃決賽圈的賽場上。


琥珀足球


我都20多年不看中國足球了,沒有發言權。從前以為獨生子女國策使家長不支持子女踢球,踢球的孩子多數沒文化功底,加上長期以來向錢看,體育界特別是足球界腐敗成風,使本來就不優秀的中國足球陷入生死兩難境地。可是,僅與亞洲強隊相比,上述問題能說明什麼呢?當年的范志毅架著胳膊滿場飛到李鐵甩著膀子飛滿場,都能看到壯士們那個急迫的胸懷。當看到國際裁判陸俊先生瀟灑身姿的背影和當年有限的足壇明星為三鬥米折腰後,就被打懵了,什麼球迷,和看高俅踢球一樣,都是劇;什麼愛足球就是愛國,中國足協都不愛國,老百姓在這瞎哄,還掀什麼人浪…。這多年過去了,從體制到戰技術,從選教練到選球員,折騰一遍又一遍,一些人肥了,一些人折了,理論上應該是螺旋式上升吧,現在反倒像是擰螺絲釘,越擰越深,到了擰不動的時侯,再擰就要傷筋動骨,不是釘斷就是體裂…現輪到當年小將執掌帥印,咋聽有點不信,印像中的蓬頭小子,怎能和我國曾高薪僱傭的洋人及"主教練"三個字並肩,我不想中年時對李鐵那點好印象在主教練的位置上中斷,因為這是一個搓磨能人的操蛋崗位,是引無數英雄的斷頭臺。李鐵出山,隱約感到有股強大的力量在做後盾,也同樣出於對他的喜感,當然這僅僅是僅僅是一個點,不是一個方面。如果東風勁吹,豔陽高照,中國能脫貧,一個小小的皮球算什麼?還能怎樣踢不好?快了,同胞們,十年之內坐穩亞洲前三名不是夢。



屯裡人748


其實中國足球可以做的更好,只要踏實肯幹不圖虛名就好。或許從國內和國外兩個方面考慮和出發的話,放眼國外我們可以像近鄰韓日那樣,把更多的有天賦孩子送出國門,讓先進足球國家的培養體系為我所用,讓球員從小就接受國外更先進更成熟培養體系及氛圍的訓練和薰陶,為成年打好更堅實的足球技術和意識基礎,應該由足球相關管理部門牽頭在人力財力方面給予這些孩子和家庭更多行之有效的支持和幫助。



此外就是從國內來看,不論國內現有培養機制和體系如何,首先還是要想方設法鼓勵和促進更多孩子喜歡熱愛足球,培養更多孩子的踢球樂趣。其實類似在社會上利用邊角餘地建設更多小球場等做法就非常好。當然想必最難的是要盡力扭轉看起來似乎踢球沒有更好前途的社會觀念,讓社會所有人都能看到足球事業未來的美好前景,這也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把足球發展的更好,讓更多家長能看到希望和未來。


實際上國內國外也是相輔相成的,就像日本高中聯賽那樣,在國內把青少年的足球熱情調動起來,讓更多孩子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那麼就自然會湧現更多足球少年,從而走出國門的球員就會更多。因此,可以說發展足球也不簡單,應該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全社會足球理念也都要轉變。顯然除了足球本身,涉及足球相關方面問題若也都能得到很好解決,足球就會發展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