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這件事對大多數人而言“奢侈”嗎?

中文系的留級生


我覺得旅行從來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要麼用青春替代消費,要麼用金錢抵抗艱難。但人總剋制不住出去走走的願望。

說說那些揹著行囊踏上旅途的姑娘。許多人會把一次遠途旅行當作成年禮,但因為沒掙錢,送給自己的禮物通常比較寒酸,逐漸就促生了“窮遊”的想法。

拿普通人的做標準,旅遊報個團,有賓館住,有飯館吃飯,大巴接送,其實花費也不太高,只是這種形式時間短,地點少,不太過癮。

倘若自己訂票,住宿是青年旅社,安排景點,沒有公交車就徒步或者騎行,出門便是個把月不回頭,要算一算,一點也不便宜。

網上流傳的幾百塊遊西藏,小几千逛歐洲,細看攻略,基本上吃是靠餅,住是靠蹭,走就是順風車坐了一程又一程。

也許成功,也許失敗。要看你適合與否。

我一直認為“窮遊”少不了經歷喝雨水,摔泥漿,露天睡覺叢林啃草,和陌生人拼酒,用青春消耗不完的體力和激情,一路無所畏懼吶喊唱歌喝醉,與最好的朋友在山間草坡放了半個月羊。雖然這過程坎坷,但我幻想著這是一件很刺激的事。

我一直認為旅行是能獲得巨大的收穫,可以看到很大的世界,比想象的要大。然後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喜怒哀樂和得失悲歡,都能用對比的方式忽略。再也不會抱怨生活的那點苦,能有種脫胎換骨的境界。

壯闊星空,萬千河流,奔騰不盡的雪山,異域狂歡的夜晚,不知名植物擁起的海洋,彩色街道里各色人種們的徜徉。這些一定要去看一看,不然你永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永遠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的精彩。

別嘲笑那些失態的人們,他們擁有的地球比你多一些,生命是本書的話,他比你多一張明信片。

好人是多,但是遇到一個壞的,旅行就變成終點。“窮遊”節省到最後,豈不是隻能用生命買單。我從不願意為了旅行而讓自己承擔這樣的風險。

也許成功,也許失敗,要看你想得到什麼。

旅行從來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要麼用青春替代消費,要麼用金錢抵抗艱難。但人總剋制不住出去走走的願望。

過了少年時代,就要努力掙錢,做衣食無憂的旅行,在你死之前,這個世界的路都會走不完,那就走得舒適一些。

帶著家人,一起去旅行,自己做飯,沿途張望,聽歌聊天打牌,看不同的風吹過不同的浪,寫字記錄行駛過的地方。享受喜歡的工作,不緊張不忙碌。完成喜歡的夢想,不遲疑不惶恐。

得到太少會有妒恨,得到太多容易腐爛。就為這些,我不停在努力。就這點,是我自己的夢想。


北風兩級


我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旅遊的目地是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放飛心情。旅遊可以使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愉快享受,豐富人文地理知識和社會閱歷,品嚐當地不同風味的飲食,放鬆心情。因此,旅遊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件愉悅的事情。

旅遊可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喜歡旅遊的人大多性格開朗,心態年輕。我見證了幾位這樣的好友,多年前被診斷為癌症患者,曾一度被認為生命進入倒計時,現在身體都康復良好。至於他們從醫院出來後營養和鍛鍊情況我說不清楚,但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喜歡親近大自然,時不時外出旅遊。

對旅遊是否奢侈的認識,取決於人們的觀念。如果我們把旅遊視作生活的一部分,就不會認為旅遊是一種奢侈。時間不夠,經濟不富裕,去不了國外可在國內,國內很多景區非常值得一遊,絲毫不比國外景區遜色。釆取錯峰出行也是旅遊中的一種很好選擇。像喜歡自駕遊的人們,提前用點心把攻略做好,就會玩得更開心,吃得更舒心,並節省一筆不小的費用。


雲遊船長


旅遊這件事對大多數人而言“奢侈”嗎?個人認為,旅遊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奢侈。

從旅遊角度來說,旅遊方式有多種,最基本的分為長途旅遊和短途旅遊。

短途旅遊,可以在一個城市或鄉村附近,也可以跨地區、跨省份。比如城市人到郊區某個景點、或鄉村旅遊。這應該是大多數人可以做得到的。

而長途旅遊,指的是長距離旅遊,可以跨省、跨國,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有點難度,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提升,難度也不是很大,可能在時間上有些限制,從時間上來說,對很多人來說,應該有些奢侈,不能持續外出旅遊,畢竟還要生產、生活。

另外,對於跨國旅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實力,多數人除了時間,經濟方面不一定做得到。這方面說,跨國旅遊對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有點奢侈。但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國際融合,大多數人跨國旅遊不是什麼難度,至少出去一次、兩次、多次也不成問題。

所以說,單說旅遊,對我國大多數人而言,算不上奢侈,長途旅遊等方面有奢侈的成分。你說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