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識分子的神聖光環是否已經褪去?你怎麼看?

連綴燈火


現代公共知識分子的一個死穴就是信奉:制度上帝論!本身已經成為一個信徒,而不是一個理性的人,所以為了讓其他人也相信“制度上帝”,不惜捏造各種謊言。等到一批見過世面,富有理性的人在網絡上也能夠發表看法的時候,公知的設定就崩塌了!尼采說:上帝死了。

公共知識分子初期的確富有啟發性,開啟民智,但後來越來越膨脹了,把自己當成是唯一的權威,信者得救。本來是一場討論,結果從八九十年之後,尤其是兩千年初,逐步演化為“制度上帝論”式的宗教信仰,只要你信,不要你質疑和反駁,為了維護信仰就得像宗教那樣不斷美化,美化多了就發現漏洞百出。結果各種設定崩塌,光環不再。

我對公共知識分子的看法是什麼呢?

我有幾點不滿,你比如最近發生的許可馨事件,你會發現每每這種事情發生他們都默不作聲,因為他們一開始目的就不是跟底層耗子有什麼關係,他們根本瞧不上,他們是要當上流人物的。以前被曝光的意見領袖怎麼說的?居然說他以為要變天,現在當個公共知識分子,積累粉絲,到時候大選自己能佔據有利位置。這些公共知識分子是不屑毛主席的,因為毛主席始終同底層人民站在一起的。這是本質的不同。底層民眾不支持毛主席那真是的又傻又蠢,公共知識分子對你根本不在乎。他們什麼時候在類似許可馨事件上發聲了。

其次,他們只看到富裕國家制度優越性,卻從不看到貧窮落後國家採用同樣制度的不堪。你比如利比里亞完全仿照美國製度建立起來的,但那不是制度上帝,而是制度魔鬼,既沒有帶來富裕,也腐敗叢生。這種思辨在他們那裡沒有,甚至他們都不願往美國旁邊的墨西哥多看一眼。這種選擇性的宣傳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

你認為現在的問題可能是制度問題,換個制度就能解決了,但最有可能的是換來制度魔鬼,現在問題沒解決,黨爭紛起,醜態百出,更沒有人在乎底層老鼠。蘇聯解體後得到好處的是利益集團,底層老鼠喝湯都困難。這些在公共知識分子那裡完全沒有看到,他們只要你相信。信者得救!也許他們已經做好進入上流社會了,只需要一些粉絲作為墊腳石罷了。

尼采說:上帝死了!


文三曉


我個人認為公知的時代已經褪去。

什麼是公知

公知即“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原是褒義的詞彙,但現在卻逐漸變成了讓人唾棄的詞彙。“公知”的社會聲譽以直線下降的趨勢演變為一個負面詞彙。

在中國社會的實踐中,“公知”一詞更像是對那些貌似公正博學,實則搖擺不定,自視甚高,以天下評判為己任,視政府和百姓問題多多,自認擔綱啟蒙責任,誨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尤其是在網絡中,第三方提到“公知”多含有譏諷的意思。

公知的現狀

現在的公知都是在有目的性引導輿論或發表批判言論,在網絡上引起爭論的。

現在所謂的公共知識分子都關心什麼?面對外國對中國的詆譭,至今沒有一個提出過批駁,這是為何我們不得而知。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他們漠不關心,只知道怎麼批評國家制度。

他們的文字時隱時露,旁敲側擊,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如果中國真的被某些公知與美國為首的西方聯手搞崩潰,都時候管你是否貧窮、富有,到時候都只是一隻螞蟻,可以對比現在的美國。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局面,不要盲目的附和公知的過激言論,要有文化自信,不要外國的月亮都是圓的。

我們中國人,要走大道,要對國家有信心,要支持國家通過改革開放不斷自我完善,這樣才能獲得民族的世代繁榮、永續發展。


白話珠城


公知光環已退,這是必然的事情。很多公知求學於78年以後,學歷高於他們那個時代的同齡人,所以很容易獲得一定的社會資源和地位,以至於他們產生了一種迷之優越感。更因為那時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收入和國外差距巨大,造成了大部分公知崇洋媚外的德性。

現在由於80,90後的後起之秀越來越多,這批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與外界接觸也廣泛,很難被公知們的有毒心靈雞湯所迷惑。假以時日,中國的媚外公知必備掩埋在歷史的沙堆裡。

現在公知們做瘋狂的輿論反撲,卻已激不起太多的水花,他們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正在被青年人重新定義,早已沒有公知們獨攬輿論風向的時代了,公知們也已無法用知識體系壓迫新一代青年人,一出口就露怯。建議他們為了保住那一點點可憐的社會形象,還是不要輕易發聲了,別被評論罵抑鬱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