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用什麼方法貯存糧食最穩妥?

用戶104163217210


農村用什麼方法貯存糧食最穩妥?農村農戶貯存糧食方法有很多,一般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乾燥保存。農民貯存糧食一般情況下只是能夠滿足半年到一年全家食用就夠了,不會貯存很多。因為,我國是不會缺糧食的,私人貯存一年左右準備災荒之用就行,多餘的糧食要麼養豬,要麼賣掉,貯存會花費許多的人力物力,稍有不慎,糧食生蟲黴變,造成損失。所以,一般農戶只貯存一年左右用糧。農村最簡單的方法是:

第一,先將貯存糧食日曬乾燥去潮脫水。不管是水稻還是小麥等等糧食,收穫後含水量非常大,不能夠具備貯存條件,必須通過乾燥去潮脫水後,才能夠貯存。糧食含水量越高,貯存時間越短,含水量越低,貯存時間越長。一般情況下,糧食含水量小於或等於14%時,可以具備貯存的條件,可以貯存半年到一年時間。收穫的新鮮食糧,含水量大,含寄生蟲卵多,並且存在大量的黴病害孢子菌絡,通過數天的日光爆曬後,使水分降低到14%以下,並且殺滅寄生蟲卵和許多黴菌菌絡及其孢子,有利於糧食安全貯存。

第二,使用塑料或鐵皮或木材糧倉貯存。貯存的新鮮糧食通過日曬風乾脫水後,必須使糧食含水量降低至14%以下,才能進糧倉貯存。一般農村糧倉有圓柱體形塑料糧倉和鐵皮糧倉,還有木板或水泥以及磚土結構的方形糧倉。這此糧倉還可以內面使用塑料薄膜做隔層,隔絕室內潮溼的空氣與糧食直接接觸,避免糧食受潮生蟲黴變,縮短儲存時間,降低儲存質量,影響儲存效果。

第三,每貯存半年時間要翻曬乾燥一次。貯存的糧食,按照以上貯存的方法,一般情況下可以貯存1年時間,不會影響糧食質量。在農村,農民在曬糧食的時間。缺少檢測糧食水分的儀器,只是通過人的感覺判斷糧食的含水量,因此非常不準確。所以,農民在貯存糧食的時候,儘量曬乾糧食後再貯存,過半年時期,再翻曬一次,再貯存。這樣糧食貯存時間比較長,並且保證質量不變。


草原正藍旗


農村在困難時期的確儲存糧食,這以經是許多年的事了,現在基本上不儲存人吃的糧食了,為什麼這麼說呢?聽肖為華給你們嘮嘮。

我是農村人,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我小時候吃不飽飯,那時是在生產隊,到了秋天每戶才分些糧食,那時分的根本就不夠吃,記得那時父母用高糧秸稈編的褶子把糧食穴起來,只是細細的矮矮的那麼一點點。現在仍然記憶猶新。

現在好了,人們都能吃飽飯了,也沒人去存糧了,都是現吃現買,如果存多了糧食會生蟲,也不好儲存,所以沒人備糧了。如果農村搞養殖的會儲存一些玉米喂牲畜,都用鋼材焊個玉米籠子,把玉米放到籠子裡。

現在農村儲存的糧食都是喂牲畜的,人吃的基本不儲存了,放時間長了會生蟲影響口感,再者說也沒必要,因為糧食現在不缺,所以農村儲糧的越來越少了,如果農村有儲糧的都是少數。

我們這的農村吃糧基本不儲存,不知道別的農村是怎樣儲存糧食的,歡迎評論區見。


肖為華


疫情期間糧食受到了關注,有很多的人囤積糧食放在家裡,如果吃不完,糧食就容易長蟲發黴,不能吃浪費就可惜了,那麼怎麼存放糧食才更穩妥呢?



前段時間,糧食成了關注的焦點,受到國外疫情的影響,有的國家開始限制出口糧食,有些人看到這個信息就緊張了,怕以後沒有糧食吃,就趕緊到市場上去買米回來囤起來。之前是擔心米不夠吃,米囤回來後,吃不完又要擔心存放的問題。大米長蟲發黴,主要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如果解決好大米的存放問題,放的時間也可以長一些。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總結了一些大米存放的經驗,既實用而且成本較低,就地取材比較方便。有一種方法就是把花椒用布包起來,放到大米里面,花椒散發出來的味道,蟲子聞到花椒的味道比較反感,就可以避免大米長蟲。還有一種方法更簡單,準備好一口裝大米的大缸,用布包一些草木灰後放到缸底,之後放入大米,底部的草木灰可以防止潮溼,保持乾燥,避免大米潮溼變質。



總之,買大米最好是按照需求來買,不管是什麼方法貯存,都有一定的保質期,存放過久也會出現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