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鍾南山院士哪些科學精神對你終身受益?

知養健康阿木


很高興,也很幸運來談這個問題,談這個問題提前,我們應該對所有奔赴一線,為抗擊疫情所有醫護人員、基層幹部、科學研究者等等,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當國家發生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人們總會想到鍾南山院士。因為鍾南山院士總是出現在在最危險的時刻。2003年,中國局部爆發非典型肺炎。他衝在前面。2020年初,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他也是衝在前面。心中始終牽掛著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經過這次疫情過後我們更加的知道,我們羨慕、追捧、尊敬的對象不是那些流量明星。而應該是像鍾南山院士這樣大公無私,無私奉獻的科學工作者。

慢慢我們應該學習他們那些精神了?

  • 當武漢爆發新冠病毒,在1月18日晚上,他勸別人不要去武漢。但是他自己第一時間,就做高鐵去武漢。並且由於在春運時期,已經沒有了多餘的空位,但是鍾南山院士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而特別安排,而是做在高鐵餐廳座位上,而且他為了能夠快速的瞭解疫情的情況,他在高鐵上面就開展工作。這種廢寢忘食的工作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2003年敢醫敢斷言讓鍾南山院士家喻戶曉。現在如今疫情爆發,鍾南山院士再次出證。他不顧個人安危,夜以繼日的工作。在各種流言蜚語。各種假消息橫空出世。但是他始終就像南山一樣穩重,用專業知識,去解決一切問題,做出正確的決定。
  • 在前面清明節時,全國上下為了疫情而犧牲的醫護人員和人民默哀深切哀悼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終南山院士再辦公室,也深深的默哀著。這體現了,他高貴,不忘初心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做為兒女來說,他是和藹可親的父親;做為全國人民來說,他是正直、科學、權威的代表;做為國家來說,他是國之棟樑,國家的勇士;做為科學家來說,他是廢寢忘食,嚴謹不怠做科研學習的榜樣。


科學圖書館


鍾南山院士以一個醫學科學家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勇於擔當,實事求是,敢講真話。不被疫區任何人的態度所左右,從而為廣大被新冠病毒所傳染的病人贏得了治療的機會,也為上級採取果斷應對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作為一個醫學領域的科學家,鍾南山院士年逾八旬,聽從組織召喚。從廣州到武漢乘坐普通的坐位,瞌睡了只好在座位上打個盹。就是這樣一位老人,不顧旅途勞累,下了火車就直奔醫院,瞭解病人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

作為醫生,治病救人。作為專家,更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鍾南山院士以自己的學識和實際行動告訴人們,在真理面前堅持自己的觀點,不退縮,敢擔當,目的只有一個,運用一切手段,治病救人,救死扶傷。

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值得廣大醫務人員和全國科技工作者學習。早在十多年前所暴發的SARS疫情,也是鍾南山院士作為醫生的職業敏感性,提出了切斷傳染源的辦法。即: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用通俗易懂的話說,就是封閉人員流動的場所,減少或杜絕人傳人的風險。

實踐已經證明,這種看似很原始的方法卻簡單易行很有效,阻斷了病毒傳播的途徑。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健康,可以說功德無量。

所以說,人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該象鍾南山院士那樣,對工作精益求精,對病人極端熱忱。學習鍾南山院士的科學精神,就是從細微處著手,從大處著想。才能使個人立於不敗之地。(2020/04/05)


吉祥如意


重科學,敢擔當,守原則,講信譽,實事求是,腳踏實地,醫者仁心,學者中的英雄,英雄裡的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