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佈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15年規劃,對影視行業意味著什麼?

作者 | 趙天成


疫情當前,雖然文化娛樂場所還沒有復工,影視文化行業也曾一度停擺,但主管部門發展文化的決心卻從未停滯。


在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的同時,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北京,出臺了《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北京發佈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15年規劃,對影視行業意味著什麼?


《意見》和《規劃》以姊妹篇的方式推出,以未來15年的發展為時間跨度,並延伸到30年(即2050年),不僅強化了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定位,而且對未來中長期首都文化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


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作為首都文化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意見》和《規劃》中也作為重要篇章進行了詳細闡述,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


北京發佈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15年規劃,對影視行業意味著什麼?

《意見》+《規劃》,站位更高、力度更強


數據顯示,文化產業佔北京市國民生產總值的10%左右,不僅是北京的特色所在,同樣也佔據著較為重要的經濟地位。


而且,“文化中心”一直是北京重要的首都功能,“文化自信”也需要首都的龍頭帶動作用。


此次《意見》和《規劃》的推出,時間跨度之大,重視程度之高,作為首都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發佈,在北京尚屬首次。


《意見》按照“四個文化”,即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的基本格局來展開,主要側重於宏觀層面。


《規劃》由三大板塊構成,分為十個篇章,129條細則,按照“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謀篇佈局,側重實操性和中微觀層面,細化了未來的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了一批重大項目和重要文化民生工程。


通過《意見》和《規劃》可以發現,此次規劃既把握了歷史延續性,也注重時代開創性,既立足當前工作,又著眼長遠趨勢,既繪製出了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現在的畫像,也勾勒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的美好圖景,為未來一段時間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確定方向,明確了任務、規劃和路徑。


按照《規劃》,北京將重點打造13片文化精華區,並將努力建設設計之都、影視之都、演藝之都、音樂之都、網絡遊戲之都、世界旅遊名城和藝術品交易中心、會展中心,並將成為弘揚中華文明和引領時代潮流的世界文脈標誌。


很顯然,接下來,作為首都的北京,文化戰略將站位更高、力度更大、執行力更強。


而北京也將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龍頭作用,從首都輻射全國,為其他省市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推動全國文化聯動發展,將國家的文化戰略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北京發佈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15年規劃,對影視行業意味著什麼?

首都文化“頂層設計”,對廣電影視行業意味著什麼?


除了“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構建歷史文脈和生態環境交融的整體空間結構”外,《意見》《規劃》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也都作出了較為詳細的部署和規劃。


網視互聯(ID:wxs360)將廣電、影視相關內容整理歸納如下:


1、堅持正確的文藝方向和創作導向


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倡導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創作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和泛娛樂化、泛物質化傾向,堅決治理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跟風抄襲等問題,規範文藝市場秩序。


其實,導向和價值觀問題是創作者的底線,也是主管部門一直在強調的東西,此處不再贅述。


2、抓好文藝創作統籌規劃


聚焦建黨、建軍、建國等重大時間節點及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搞好主題創作,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主題,持續推進中國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制定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愛國主義題材、現實題材、青少年題材、北京題材等專項創作規劃。


這幾年,《戰狼》《我和我的祖國》等一系列現實題材迎來爆發。可想而知,在政策的引導下,現實題材將持續迎來爆發。


3、提高文藝品牌影響力


實施文化精品創作生產工程、藝術名家名作推介工程、中國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記錄新時代精品視聽工程等,推出具有中國氣派、首都水準、北京特色的文藝精品,形成全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文藝品牌。


實施文學藝術遠航工程,把體現新時代文化成就、代表中國文化形象的文藝精品推向世界舞臺,推動重點文藝門類在國際重大文藝競賽評獎中不斷實現新突破。


4、推動網絡文藝成為文化生活新天地


實施網絡文藝品質提升工程,加強網絡文藝發展規律研究和創作引導,扶持原創優秀網絡文藝作品創作生產,提升網絡文學、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演出、網絡音樂、網絡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質量。


實行網上網下一個標準,推動網絡文藝從成長到成熟、從低質到高質轉型,打造具有時代性的主流網絡文藝樣式,做優做強網絡文藝陣地。


發揮新興傳播技術即時快捷、覆蓋廣泛、互聯互通的特殊優勢,提供優秀文化產品,拓展文藝傳播渠道,提高文藝傳播效率,讓網絡文藝成為高品質文化產品供給的重要途徑。


《規劃》將“網絡文藝”單獨摘出,可見“網絡文藝”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這對於活躍網絡文藝創作,推動網絡文藝健康有序發展以及融入主流,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5、構建有利於出精品的平臺機制


推動有關文藝政策的落地落實,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文藝創作生產,用好各類文藝專項資金、基金,對文藝創作基礎環節和重點門類、重大項目、重要作品給予精準扶持,營造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政策環境。


做強做優做大文學、戲劇、影視、音樂、美術、舞蹈、曲藝等藝術門類的交流交易平臺,促進優秀文藝作品多渠道傳播、多平臺展示、多終端推送。


6、建立科學客觀的文藝評論評價體系


建立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相統一的評判體系,防止唯票房、唯收視率、唯點擊率、唯發行量等錯誤傾向,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鑑賞作品,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不斷提高創作水平,引領大眾分清優劣、明晰善惡、辨別美醜,提高文藝評論評價的引領力、公信力。


7、構建講好中國故事的全球平臺,加強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接下來,國家將大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創新對外話語體系,提升國際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貫穿於文化傳播、文化交流、文明互鑑活動各領域全過程,展示好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闡釋好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展示大國首都良好國際形象,闡釋好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構建多層次多形態的國際傳播格局。


拓展中華文化走出去途徑,不僅要讓作品“走出去”,而且還要造就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高端領軍人物,在國際熱點新聞評論和各種涉外場合更好發出中國聲音。


8、規劃建設國際影視標誌性場所


此外,北京還將加快實施“文化商圈”計劃,新建一批集藝術表演、互動體驗、時尚消費於一體的文化休閒空間,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文化商業新地標。


同時,加大對優秀原創影視劇目宣傳推介力度,促成國際重大影視合作項目落戶北京。吸引集聚影視產業要素,加快完善影視投資、創意、生產、發行、放映、傳播、衍生品開發高度集成的產業鏈,規劃建設國際影視標誌性場所,加快建設視聽產業走廊、北京視聽小鎮,打造國際領先的內容集成分發交易平臺、播出平臺和傳輸網絡。


9、提高金融對文化的支撐作用


建設首都文化金融生態圈,完善文化產業信用體系和無形資產評估體系,促進文化產業投融資便利化。支持建設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開展國有文化資本投融資平臺試點。優化“投貸獎”政策,推動設立北京市文化發展基金,放大財政資金引導功能,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首都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打造“文創板”,設立北京文創銀行,鼓勵各大金融機構開展文創專營業務。做大做強北京文化企業上市培育基地,培育發展文化產業保險市場,推出一批金融創新產品和便利服務。


10、實施“文化+”融合發展戰略


實施“文化+”融合發展戰略,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文化與科技、旅遊、體育、金融等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影視、出版、演藝、遊戲、會展產業與科幻產業深度融合,豐富文化產品供給,激發創新潛力和市場活力,助推科幻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文化與高端製造業、商務服務業、信息業等領域融合發展,打造“北京創造”品牌。培育新型文化業態,促進文化消費,整體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北京發佈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15年規劃,對影視行業意味著什麼?

70%的網生內容產自北京,北京將成“全球視聽產業中心”


就《意見》和《規劃》答記者問時,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指出,通過“一組數據”可以得出“一個判斷”。


“一組數據”是指以2019年為例,全國近1/3的電視劇是在北京進行立項、創作,全國約70%的網絡原生內容由北京生產。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判斷”:北京正在建設、也必將建設成為國際影視之都、全球視聽產業中心。


楊爍局長指出,下一階段,北京局將全力推進輿論引導力提升工程、記錄新時代精品工程、視聽事業產業提質升級工程、意識形態管理創新工程、視聽國際傳播提升工程、行業領軍人才工程,推動北京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業高質量發展。並深化精品生產“北京模式”,把握統籌規劃、作品審查、播出播映、宣傳推介四個關鍵環節,完善種子庫、項目庫、片單庫,聚焦重點項目,創作生產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視聽精品。


事實上,面對疫情“大考”,為幫助文化企業渡過難關,北京已經出臺了“北京文化28條”(即《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幫助文化企業解決現金流問題、行政審批流程等問題,為文化企業在危機中尋找新機遇提供方向指引。


北京廣電局發佈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京劇組復工防控指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視聽產業園區演播室復工防控指引》,通過政策指導文化企業復工復產。


針對網絡視聽企業,北京廣電局發佈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網絡視聽企業保經營穩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線上提交備案審核材料、壓縮備案審核時間、幫扶受疫情影響的重點題材節目、優化網絡視聽平臺備案制服務等8項措施,切實支持網絡視聽企業正常經營穩定發展,促進網絡視聽行業平穩有序運行(北京廣電局出臺8條措施應對疫情,支持網絡視聽企業保經營穩發展)。


北京發佈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15年規劃,對影視行業意味著什麼?


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城市同樣需要有城市精神。而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精神的核心。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寫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


接下來,《意見》《規劃》將成為指導首都文化建設的重要依據,而文化軟實力,終將成為北京重要的城市競爭力之一,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