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型預警機瞄準下一代空中作戰

4月9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俄羅斯新一代A-100遠程雷達預警機計劃於2024年交付俄羅斯空天軍。該型預警機作為俄羅斯在研的下一代預警機,一直被視為未來俄羅斯空中預警力量的中堅,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A-100預警機是俄羅斯在伊爾-76系列運輸機平臺上研製的一款集情報、偵察、監視、預警、指揮於一體的新一代預警機。由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聯合儀器集團、金剛石·安泰集團等軍工企業於2001年共同啟動研發,項目代號為“首相”。

在飛行平臺上,A-100預警機將原來的伊爾-76MD-90A運輸機升級為伊爾-476運輸機,即在繼承其機身的基礎上,換裝了PS-90A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推力可達14.5噸,巡航速度為825公里/小時,航程從原來的5500公里增加至7500公里,有效載荷由50噸增加至60噸,滯空時間更由原來的8-10小時,延長至10-12小時。同時,整機還安裝了“圓頂-3”型全數字飛行控制與導航系統,以及玻璃化座艙,機組人員由原先的5人減少至3人,從而使該機具備了更好的飛行性能。

在機載設備上,A-100預警機裝備有一部採用S波段和UHF波段的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按照俄方數據,這部雷達可同時掃描與跟蹤300個目標。其中,跟蹤空中目標時的探測距離為600公里、跟蹤水面目標時的探測距離為400公里。這部新型相控陣雷達可用於探測具有隱身性能的第五代戰鬥機,這是其作為下一代預警機的核心性能。

同時,該型預警機還裝備有俄羅斯目前最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包括雷達告警系統、敵我識別系統、X波段和C波段的電子干擾機,以及金屬箔條和紅外干擾彈等設備,可在飛行過程中對敵方地面雷達與通信系統進行壓制,從而有效保護預警機自身的安全。

由於技術實現難度大,A-100預警機研發路程並不順利,研製進度不斷延遲和推後。2017年11月,A-100預警機終於首飛成功,而原計劃2013年進行的飛行測試一直拖到2019年2月才完成。在這次飛行測試中,A-100預警機檢驗了原型機的自動駕駛系統、機身的氣動佈局穩定性,演練了機組和地面指揮站之間的通信規則,這標誌著其研發進入了快車道。

與美國一樣,俄羅斯也是預警機大國。上世紀60年代,蘇軍裝備了以民航客機圖-114為基礎研發的第一代預警機圖-126。隨後,蘇聯開始研製第二代預警機,即A-50預警機。1984年,A-50預警機研製成功,並於1989年裝備部隊,直到現在都是俄軍空中預警力量的主力機型。

A-50預警機續航時間7.5小時,在距離基地1000公里的空域可巡航4個小時,且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該型預警機包括5名機組人員和10名任務系統操作員。按照設計規劃,其與當時蘇聯的第三代戰鬥機米格-29、蘇-27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空中防空體系。A-50預警機至今總共發展了5種型號:A-50、A-50E、A-50I、A-50M和A-50U。

其中,A-50U預警機作為A-50預警機的深度改進型號,技術性能最為先進。該型預警機在基本型的基礎上重點提高了探測威力、多目標跟蹤能力和截擊引導能力,大幅減輕重量、降低功耗、縮小體積,並提高了可靠性。A-50U預警機還具備俯視功能,除了探測空中目標,還可探測和跟蹤以裝甲部隊為主的地面目標和以水面艦艇為主的水面目標,因而被稱為“全視之眼”。

俄軍現役的A-50預警機先後參加了1994年-1996年、1999年-2000年兩次車臣戰爭,以及2008年8月的俄格戰爭。特別是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A-50預警機成功截獲車臣總統杜達耶夫的手機信號,並引導蘇-25戰鬥機發射導彈將其擊斃,成為現代信息作戰精確打擊的典型戰例。

敘利亞戰爭爆發後,A-50預警機於2015年12月、2017年5月兩次部署在敘利亞塔基亞空軍基地。其被用於探測土耳其境內數百公里的空中目標,大幅提高了俄羅斯低空空情掌握能力。

俄軍還利用A-50預警機配合其在各個戰略方向的軍事行動,這些活動包括:支援俄軍在北極圈內的軍事活動,保障俄羅斯空天軍戰略轟炸機及其護航戰鬥機在北大西洋、太平洋國際空域的遠程巡邏和空中加油行動。

按照俄軍設想,未來將裝備40架A-100預警機,它們將全面取代A-50成為俄羅斯下一代主力預警機。俄羅斯國防部此前曾表示,A-100預警機的開發,與新一代目標的出現以及新一代戰鬥機的研製有關,意即A-100預警機瞄準的是下一代空中作戰。

按照設想,A-100預警機主要用於同俄羅斯空天軍的第四代、第五代戰機協同作戰,以建立強大的綜合機載偵察/打擊系統。同時,其還能夠為陸基、海基遠程對空系統提供目標信息,從而實現針對低空飛行目標的超視距攔截。依託這一新型預警機,俄羅斯將全力構建能夠支撐下一代空中作戰的未來空中預警體系,以確保未來空戰場的戰略主動權。

(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