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學習成績不好,又稱其為學習困難,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靜水無言


一、學生學習能力比同齡人差。原本三年級學的和差倍問題,他可能要到五年級才能理解,但是其他人三年級就能掌握。這就是他的學習能力實際情況,那這批學生就沒藥救了,放任自流嗎?不是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自己的學習成長階段,只是快慢問題。

這樣的學生又有兩種情況,一種雖然能力差點,但是我知道努力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記筆記,認真做作業,但作業還是一做就錯,一考不會。為什麼呢?這是在假努力,沒有找到學習方法,聽講只聽得一隻半懂,作業雖然做了但是沒有真正理解意義,知識點沒全明白。

老師在講重點時,光顧著記筆記了,沒理解透,事後不及時問老師,所以,老師再講的時候,就有一種,我記得老師講過,好像是這樣的。

再一種就是不努力,就這樣吧,反正,我就這樣,別人都會,我不會,我應該就是笨。往往和身邊人的態度有一定關係,家長髮脾氣,怎麼這麼笨,別人都會,就你不會。老師也說,怎麼還沒懂啊,講過多少次了。大家都這樣認為,那我應該就是蠢。

家長也不需要太過憂慮,既要了解孩子的現實情況,又要樂觀看待,積極引導孩子,不要拔苗助長,更不要比較。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進度,積極鼓勵孩子。發現孩子的長處,孩子數學理解能力差,但是發現語文很好,特別是作文,基本上都是高分。陪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找回自信,慢慢彌補短處,給予鼓勵。人無完人,你難度就完美無瑕嗎?

二、學習習慣不好,注意力不集中。雖然沒有說話,開小差。但是腦子裡想著其他的,神遊四海去了[笑哭]學習習慣不好,不是一日養成。那培養好習慣也不是一日能做到的。發現問題了就要找方法。

從小目標開始,專注力培養細分成幾個小目標,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四十分鐘。這樣分幾次和孩子計劃打卡,完成後,總結一下。達成一個小目標,心裡是不是很開心,感覺很難時,我們把目標細分成小目標,是不是更容易完成。習慣可以慢慢培養,要有耐心和毅力。

還有一個方法--練舒爾特表,畫一個5×5的方格格子內任意寫1-25的數字。讓孩子用手按照順序指出1-25的數字,並且讀出來。家長可以在旁邊計時,數完25個數字用時越短注意力越高。

三、孩子不想學習,是沒興趣。學習閉環應該是:興趣-自信-收穫-求知。先找到學習興趣,知道自己在這方面有點才能,自信心提高,想要學的更多,收穫就更多。不斷學習,慢慢自己想要努力去探索,求知。

興趣培養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一個就是培養孩子的長處,作文好,參加一些作文競賽,讓孩子更有信心,有信心就想學的更多,學的更多,孩子收穫更多。

另一個,想要補短,但是要找到合適的切入口,數學不好,不能一上來就補個思維班,提升一下邏輯思維。思維班前提是孩子的理解能力要在前端,排在部分孩子前面,但這與實際情況有點不符。找個和孩子能力相當的活動參加參加,先從簡單的益智遊戲開始。一定不能讓孩子感覺到目標任務太重,先好玩再好學。


Madam的星期天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又稱其為學習困難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排除一下孩子生理上的問題,比如近視看不到黑板,聽力有問題等。

我家孩子就在四年級成績退步,原來是近視了。

其次看一下孩子的學習動力:有些家庭富二代,官二代,孩子來上學就像是為了完成任務,沒有內在驅動力,他們就像為了完成任務,所以補課、老師的教育、家長的責罰都無濟於事。

孩子的自律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讀書的意義。

再次如果都沒問題,則要看孩子的學習能力。

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拿高分,但如果基礎差,確實領悟不到,也有可能包括專注力,理解力等不到位。

同時學習又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觸覺型。

視覺型的孩子:

老師上課時,會很認真地看老師,喜歡閱讀。這類孩子比較受老師喜歡,但有可能聽覺不太好,聽不全,

聽覺型的孩子:

擅長於使用聲音來學習,比如聽過幾遍就記住了。上課貌似不認真聽,但考試成績不錯。就像有些寶寶平時在玩玩具,大人一說到吃的就馬上反應過來,也是聽覺型的孩子。

觸覺型的孩子:

對手工創意特別有感覺,像樂高拼裝,拆裝都很感興趣,也會做得很好。畫畫課,手工課會表現不錯。

所以要幫助孩子整合他的感覺通道,平衡發展孩子的聽,視,觸覺注意力

有幾個方法可以試一下:

1.視覺記憶法:

摺紙——寫數字(或文字)——只展示一秒——讓孩子報出——增加難度

2.聽覺糾錯能力法:

如果5--7歲以下讀1-50,看孩子能聽出少了哪個數字(可以拿筆寫)年紀大一些的孩子則相應增加難度。

3.跟孩子約定一節課挑戰一下專心聽或看能發現什麼?

執行:

每天早上在送他去的過程中和孩子開心地聊天,交待他去練習

放學時,交流一下練習的結果

偶爾,也可以打賭,或和老師溝通是不是像孩子的一樣。

比如說:

老師,我家XX回來說,你今天上課從來到尾一共講了12道題 (十個成語),他全都聽懂了,所以今天所有題都學會了。

(老師也更欣賞孩子)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要找到孩子的興趣,具體分析孩子的學習能力,用科學的方法,孩子的成績應該都不是問題。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早教老師Jenny


有的孩子總是學習成績不好,但又不是智力問題,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孩子有沒有學習的需要。

我有個表弟,小時候人很聰明,能說會道,動手能力也挺強,初中學習成績呢,其他科目還可以,數學一竅不通。我不信邪,初二時幫他補習了一個月的初一初二的數學基礎,結果搞得我都要崩潰了,當面講知識點的時候都懂,一獨立做題就一臉懵懂,啥都不會了。最後他放棄我也放棄了。

最近我又遇到這小表弟,他告訴我說初中數學其實挺簡單的啊!我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因為孩子上小學中年級啦,為了現在將來輔導孩子的學習,現在就在自學初中數學,覺得好像挺簡單的,就是理解公式,運用公式,沒有一點難度。怎麼以前老師教都教不會,現在自學卻溜得很?

我認為這就是需要促進學習,以前學不進數學,是因為感覺不到數學的需要,能認得錢五十和一百的區別,能做簡單的加減法用錢不出錯,數學就夠用啦。現在初中數學自學都覺容易了,是因為教育輔導自己孩子有了需要,也給孩子做個榜樣,不至於讓孩子笑話。有了需要,自然也就上進了。

也有人說這就是興趣。提高學習慾望,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這點不否認。但是,其實興趣也是一種需要,或是陶冶自己,或是滿足自己,或是表現自己的一種需要。世上沒那麼多單純的興趣。30多歲的大老爺們,去自學初中數學,不是為了輔導孩子學習,算那門子興趣?工地上那麼多人天天擔磚,鋼筋扎得又快又好,不為了錢為了生活,誰又有這樣的興趣?

所以說,需要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才是孩子學習最大的動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砦。讓孩子先搞清為什麼而學,為什麼要學,需不需要學,對學習來說才是最緊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