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猶太人做生意富可敵國?因其獨特的3大經商智慧法則

要想獲得財富就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用發展的眼光分析事物。猶太人最擅長用敏銳的眼光看到事物在發展中的經濟價值,然後放長線釣大魚,不去計較一時的毫釐得失。

《塔木德》說:"仔細權衡利弊得失之前,不要採取盲目的行動。"這句話對猶太商人的影響非常大,聰明的猶太人都懂得"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

為什麼猶太人做生意富可敵國?因其獨特的3大經商智慧法則

我們總是不斷地給自己樹立目標,很多目標又是交叉的,所以就會有主次之分。猶太人的聰明之處就在於總能適時地抓住主要目標,他們認為贏得財富的關鍵在於是否用長遠的發展眼光看事物,抓住了主要目標才能更好地獲得成功。

猶太人認為,要學會用敏銳的眼光看到事物在發展中創造的經濟價值,然後再放長線釣大魚,不去計較一時的毫釐得失。

猶太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哲理故事:

從前,兩個飢餓的人在路上行乞。有一天,他們遇到了一位慈愛的長者。長者允諾要幫助他們。長者說,我這裡有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你倆自由選擇。於是,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然後他們分道揚鑣。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前面不遠處那片蔚藍的海洋時,他渾身最後的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後來,又有兩個飢餓的猶太人,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但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反而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僅夠填飽肚子即可。經過遙遠的跋涉,他們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所以說,如果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只是短暫的歡愉。一個目標高遠的人,只有懂得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就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還有一個在猶太民族廣為流傳的故事:

伊萊·科恩是以色列情報機構的高級間諜。為了獲取敘利亞的軍事機密,他秘密打入了敘利亞的情報機構,擔任了顧問要職。

在二戰時,納粹分子曾經喪心病狂地殺戮猶太民族,因此,戰後由猶太民族為主體的以色列以追捕逃脫的納粹分子為己任,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一次,科恩獲悉,老牌納粹費朗茨·拉德馬赫爾匿藏在敘利亞。費朗茨是個殘害了600萬猶太人的劊子手,是個久捕不獲的漏網頭子,如果抓獲了這個納粹分子,將能大大振奮以色列國民的精神和官兵的士氣。

科恩立即把這個情報發給以色列情報機構的高官摩沙迪,建議由自己就近將這個納粹劊子手除掉。這個建議確實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但是摩沙迪卻下令給科恩:"切勿行動,請放棄這個目標!"

箇中原因只有摩沙迪清楚,除掉費朗茨,勢必要暴露科恩的身份。而當時,中東形勢非常緊張,科恩的主要任務是蒐集敘利亞的軍事情報。費朗茨雖然罪惡滔天,但現在對以色列已經構不成任何威脅,而敘利亞正虎視眈眈地準備和以色列進行戰爭。兩者相比,摩沙迪當然寧可犧牲一個次要目標,而要抓住一個主要目標。科恩接到了總部的指令,心猶不甘,所以再次請示:"讓我給那個納粹分子寄一枚炸彈去,恐嚇他一下。"

摩沙迪仍舊指示:"切勿行動,請放棄這個目標!"

身為間諜,科恩必須服從上級的命級,不得已,他只好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刺殺機會。後來,科恩終於明白了總部的意圖,專心致志地蒐集敘利亞的備戰情報,他發現在戈蘭高地,敘軍正在修築強大的工事,就把這個情報發給了總部。

不久,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了,以色列根據科恩提供的情報很快攻佔了戈蘭高地,從而使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大獲全勝。

猶太人告訴孩子們,要想獲得財富就應該很好地運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用發展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細心觀察創造財富的奇蹟

細心觀察是認識事物和掌握知識的基礎,觀察越仔細,認識事物就會越深刻。猶太人認為,奇蹟緣於創造,緣於細心地觀察和發現。確實如此,許多時候,奇蹟的出現,只不過是因為一個有心人,在一個司空見慣的事物上加上了一份豐富的想象力而已。

所有家長都非常重視培養自己的孩子,羨慕那些智力超群的孩子。殊不知,智力是孩子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並獲得發展的,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取決於對客觀事物的認知程度。所以說,細心觀察是認識事物和掌握知識的基礎,觀察得越仔細,認識事物越深刻。

猶太民族就是這樣一個細心觀察的民族,他們能夠在細微之處發現商機,也總是能在常人忽略的地方抓住機遇。他們有這樣一個故事,告訴人們細節可以決定成敗。

在職業棒球隊中,擊球手的平均命中率是25%,也就是,每4個擊球機會中,運動員平均能打中1次,如果一個球員有這樣的成績,他就可以進入一支不錯的球隊做個二線隊員。而任何一個平均命中率超過30%的隊員,則是響噹噹的大明星了。

可是,每個賽季結束的時候,只有十一二個擊球手的平均成績能達到0.3。除了享受到棒球界的最高禮遇外,他們還會得到幾百萬美元的工資,大公司還會用重金聘請他們做廣告。

其實,偉大的擊球手同二線球手之間的差別只有1/20。每20個擊球機會,二線隊員擊中5次,而明星隊員擊中6次--僅僅是一球之差!

人生也是這樣一場棒球賽,從"不錯"到"極品",往往只有一小步。

那麼如何培養觀察細節的習慣呢?猶太人認為,培養這樣的習慣,一定要從孩子抓起,所以他們特別重視對孩子的細心習慣的培養。他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觀察事物,最需要的是集中注意力,但是,注意力的持久與否,取決於對觀察對象的興趣。所以,父母在引導孩子觀察時,語言要生動有趣,常常可帶有驚奇的口吻,好像突然發現什麼似的,吸引他去看一件很平常的事。如果能讓孩子摸、嗅、聽、嘗,充分利用感官去感知事物,就更能引起孩子興趣,使觀察更細緻、持久。

猶太人認為,當孩子注意力不再集中時,就應轉向另一事物,引起他對周圍事物廣泛的興趣。興趣愈多,知識面愈廣。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家長可不斷提些問題,啟發孩子有意識地去觀察事物的變化,找出事物間的聯繫,甚至極微小的差異。以後,孩子自然而然地養成了習慣,每遇到一樁新事物,就會仔細地去觀察研究,找出原因,這樣的話,知識就會源源不斷地充實孩子的大腦。

奇蹟緣於創造,緣於細心地觀察和發現。許多時候,奇蹟出現的原因很簡單,只不過是因為一個有心人,在一個司空見慣的事物上加上了一份豐富的想象力而已。


開鎖不能總用鑰匙,解決問題要突破常規

猶太人常說:開鎖不能總是用鑰匙,解決問題也不能總靠常規方法。人生的大門往往沒有鑰匙,在命運關鍵時刻的到來之際,人們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規的鑰匙,而是一塊可以砸碎障礙的石頭甚至是一隻不起眼的蜘蛛。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很多問題並不是常規的方法和套路就能夠解決的,但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歷練大腦的過程。每當"山重水複"的時候,你不妨試著換個角度去思考看看能否尋到新的契機;方法都是人想出來的,馳騁想象去嘗試,不要禁錮在慣有的思維模式之下,這樣才能讓頭腦更活躍,換種方式和思路也許就會"柳暗花明"。

很多人遇到難題時總會用一成不變的方法或工具去解決,但是,一旦外在的條件不存在或者發生變化了,他們就會手足無措,甚至認為陷入絕境。其實很多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是前人留下的,也許有的已經不再適合現今的狀況,這就需要開拓大腦逆向思維,這樣才能真正隨機應變、臨危不亂,以聰明的頭腦和開闊的思維解決各種問題。

《塔木德》上有一句著名的格言:"開鎖不能總用鑰匙;解決問題不能總靠常規的方法。"猶太人總是能夠想盡各種辦法去面對難題,想出的辦法愈新穎、愈獨出心裁,越能解決問題,獲得成功。他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千人一面。

有一個猶太老富翁。他有兩個兒子。

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讓哪個兒子繼承遺產?他始終拿不定主意。有一次,當他回憶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時代時,忽然靈機一動,找到了考驗兒子們的好辦法。

他鎖上宅門,把兩個兒子帶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裡,然後給他們出了個難題,誰答得好,就讓誰繼承家業。 他分別交給兒子一人一串鑰匙、一匹快馬,看他們誰先回到家,並把宅門打開。 馬跑得飛快,兄弟兩個幾乎是同時回到家的。 但是面對緊鎖的大門,兩個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試右試,苦於無法從那一大串鑰匙中找到最合適的那把;弟弟呢,則苦於沒有鑰匙,因為他剛才光顧了趕路,鑰匙不知什麼時候掉在了路上。 兩個人急得滿頭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腦門,有辦法了。他找來一塊石頭,幾下子就把鎖砸了,他順利地進去了。 自然,繼承權落在了弟弟手裡。

自古到今,猶太人一直懂得,人生的大門往往沒有鑰匙,在命運的關鍵時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規的鑰匙,而是一塊砸碎障礙的石頭!現代猶太人也非常精於此道。

《塔木德》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猶太的大衛王對蜘蛛從來不屑一顧,認為它們是隨處結網、毫無用處、齷齪無比的怪物,所以對它厭惡之極。然而,在一次戰爭中,他被敵人包圍,器械全部被繳獲。在逃跑時,大衛王遁入一個洞窟之中。他悲觀地想,就算自己有再強的體魄,手無寸鐵也難擋敵兵,自己必要葬身於此地了。正當大衛王絕望時發現了蜘蛛,於是他突發奇想,將蜘蛛放置洞口,不久蜘蛛在洞窟入口處結起密密的網來。一會兒,追兵到達洞口,在此逗留良久,見洞口有蜘蛛網便告撤退,大衛王因而得救。

在常規思維下,人們總認為,要突圍戰勝敵人一定要靠強大的武器。但是,誰能想到,在關鍵的時刻,一隻不起眼的蜘蛛居然挽救了大衛王的生命。所以說,面對困難時要進行多方面考慮,要善於借用多種工具。因為,開啟智慧的大門不一定就是鑰匙,有時候是一塊砸碎障礙的石頭甚至是一隻不起眼的蜘蛛!


制定明確的目標,為之不懈奮鬥

猶太人認為,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親自動手去做,絕不可以請求神的幫忙。一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一定要有適合自己的明確目標;要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努力;遇到挫折的時候,要善於變通和化解。

猶太人有句格言:"希望完成自己所能的是人,希望完成自己所希望的是神。"這句話是說,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一定要有崇高的目標,以超越自我,取得傑出的成績。猶太人相信這樣的原則:"凡是自己所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動手去做,絕不可以求神幫忙。"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猶太人所秉持的原則是:"要承受發生的事情,要忍耐變故帶來的貧窮。"

猶太商人羅森沃德,是全美最大的百貨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的最大股東,也是風靡全美20世紀商界的風雲人物。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做服裝生意起家的富翁在創業的最初,經歷了怎樣的失敗與艱辛。

1862年,羅森沃德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少年時隨家人移居北美,定居在伊利諾依州斯普林菲爾德市。

由於家境不好,羅森沃德必須早早自謀生路。中學畢業後,就到紐約的服裝店當跑腿,做些雜工。羅森沃德從年幼時就接受猶太人的教育,這使他擁有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他確信凡人皆有出頭日,一個人只要選定了目標,然後堅持不懈地往目標邁進,百折不撓,勝利一定會酬報有心人的。羅森沃德本著這種精神,十分賣力地賺了幾百塊錢。

"我要當一個服裝店老闆。"這是羅森沃德的奮鬥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學習和注意觀察市場動態外,還把全部的業餘時間都用於學習商業知識,找有關的書刊閱讀。

到1884年,他自認為有些經驗和小額本金了,決定自己開家服裝店。可是,他的商店開張後,生意清淡,門可羅雀。經營了一年多,把多年辛苦積蓄的一點點血汗錢全部賠光了。商店只好關門,羅森沃德垂頭喪氣地離開紐約,回伊利諾依州去了。

痛定思痛,羅森沃德反覆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並不斷與相關的門店房主溝通生意經。

最後,他終於找出了失敗的緣由:服裝是生活必需品,但又是一種裝飾品,它既要實用,又要新穎,這才能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而自己經營的服裝店,沒有特色,也沒有任何新意,再加上自己的商店未建立起商譽,沒有銷售渠道,失敗是難免的。

找到了自己出師不利的原因,羅森沃德決心改進。他一邊到服裝設計學校去學習,一邊進行服裝市場調研,特別是對世界各國時裝進行專門研究。

一年後,他對服裝設計很有心得,對市場走向也看得較為清楚。於是,決定重整旗鼓。他向朋友借來幾百美元,先在芝加哥開設一間只有10多平方米的服裝加工店。他的服裝店除了展出他親自設計的新款服飾圖樣外,還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對成品服飾予以改進,甚至完全按顧客的要求重新設計。因為他的服裝設計款式多,新穎別緻,再加上靈活經營,很快博得了客戶的欣賞,生意十分興旺。

兩年後,他把自己的服裝加工店擴大了數十倍,並把服裝店改為服裝公司,大批量生產各種時裝。從此以後,他財源廣進、聲名鵲起。

在人生的征程中,失敗常伴左右,每個人都沒有必要悲觀。猶太人的成功經驗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要有自己的目標,並且把自己的目標當作終身追求的事業。所以說,有時候目標就是一盞燈,一直等待著被點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