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實的自己,勇於表達自己的訴求


做真實的自己,勇於表達自己的訴求

(圖文無關,圖片已獲授權)

摘要: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可一味的忍和退卻讓不少人深陷困惑和迷茫。

對於那些不能勇敢表達自己訴求的人,那些總為自己的忍讓而苦惱的人,你知道嗎?總有一天,你曾經一直迴避的、勇敢表達訴求的對話是不可避免的。我知道你的擔憂:你不想給別人留下刻薄的印象。

我並不是在提倡當一個刻薄的人,但我聽過很多人的經歷,這些經常讓步的人們在想要表達訴求的時候總覺得自己過於刻薄,沒有照顧他人的感受。事實上,你想要表達自己訴求這種行為在任何方面都不應該是刻薄的。雖然這種行為可能給別人留下刻薄的印象,但是,其行為本身並不刻薄。

在你嘗試鍛鍊自己勇於表達訴求的時候,“避免成為刻薄的人”這樣的想法會成為你的絆腳石。

你對溝通中意見衝突的厭惡將一次又一次地阻礙你。所以讓我們主動點、果斷點,開始面對勇敢表達訴求的對話!

你需要在表達自己訴求前好好計劃一下。而計劃的有效性將取決於你的想象能力。你需要生動地想象自己正在進行一場艱難的、表達自己訴求的對話

01首先問問自己平常是如何在溝通中讓步的

簡單來說,你需要找出消極、不自信的情緒對自己的所有影響。為了方便理解,你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

  • l 我該為我沒做過的事道歉嗎?
  • l 當我陳述一個問題時,我是不是拐彎抹角?
  • l 我是否很難給出有意義的反饋?
  • l 我會因為感到不自在而試圖儘快結束談話嗎?

這些問題有助於你儘可能地瞭解自己溝通中不敢表達訴求、忍讓背後的心理機制。也可以向信賴的朋友尋求反饋,因為他們見過各種情形下的你,他們能看到你的盲區。

02思考健康的、能夠表達訴求的替代行為

通過上述的方法,你會了解到自己日常對話中不敢表達訴求、退讓的行為,然後你要思考健康的、能夠表達自己訴求的替代行為,通過想象的方式將對話推進到預期的結果。舉例來說,如果你經常為自己沒有造成的問題承擔責任,那你需要想象的就是自己不需要承擔無辜的責任,而讓適當的一方承擔責任。那麼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需要做什麼?

你可以通過一些情緒上的自我調節,比如深呼吸,然後設計一個勇敢表達訴求的自我對話演練,比如:承擔無辜的責任對任何人或情況都沒有幫助等等。

上述的只是一個例子。你可能困擾於許多溝通中不敢表達訴求、被迫讓步的情形。為了成功的讓自己勇敢表達訴求,你必須為每一種情形設想對應的替代行為。

03別人不喜歡我表達自己的訴求怎麼辦?

在你勇於表達自己訴求之後,不要指望別人會對你這樣的改變感到高興。他們很可能會期望你像以前那樣,無底線地遷就他們,所以要做好碰到阻力的思想準備,併為此計劃

別人的消極反應並不能成為你放棄表達訴求的充分理由。你應該對自己,對你的人際關係,對別人有自信。例如,朋友想讓你花時間幫個忙,可是你已經有自己的安排了,如果這時候你直接地告訴他們你沒空,他們的反應很可能讓你陷入內疚,你可能認為自己算不上他們的朋友。

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呼吸,不要讓這種內疚壓倒你,同時果斷地回應朋友說你已經有了其他的安排,如果他們表現出不滿意,不能尊重你的選擇,這時候你需要重新考慮這段友誼關係

04我希望在溝通中得到什麼結果?

你需要知道自己對溝通發展方向的期待,並同時確保你的期望足夠現實。你最好不要期望自己會被他人完全地傾聽、理解和同意。要

對別人的看法有心理準備,他們很可能並不認同你的看法,也不喜歡你表達訴求的勇敢。事實上,你不需要過多在意他們的看法和反應,這些都不應該成為你果斷、勇敢表達訴求的阻礙,他們同樣不應該阻止你主導溝通的方向。

在模擬和別人溝通的場景時,關鍵在於要把這些場景儘可能想象得真實一些。試著想象你的感受,你的反應,以及你做出果斷反應背後的心路歷程。當然,除了憑空想象、模擬之外,把這些場景、感受、反應等等記錄下來也是很有幫助的。你也可以和信任的朋友一起嘗試在這樣的場景中進行角色扮演

最後,希望讀完文章的各位,能夠在以後的人際相處中不再一味的遷就別人,我們要勇於表達自己的訴求,做真實的自己


(注:本文有對原文進行增刪。)

作者:Dan Bates, LMHC, MAML

翻譯:腦斧、唐詩

來源:Psychology Today《The Conversation You've Been Avoiding》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或支持其觀點。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