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生如夏花,形如秋水

是否問過自己為什麼要活著?

是否可以找到存在的價值?

是否可以給存在賦予真正的意義?

從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以來。人類始終在頓悟生存之道。度過神話創世階段,經歷了部落聯盟,各朝代君主獨裁統治,到新世界的科學發展。人們在不斷完善生存的價值。從茹毛飲血到追求精神文明,人類在其中經歷了無數改變。在這其中有無數的先輩為之付出,有了這些基石,使人們有了基礎的理論認知和思維模式。

活著:生如夏花,形如秋水

可人類還是始終在思考為什麼活著,經常試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哪?我正幹嘛?後來問題加以深刻,人為什麼要活著。如今已變成了“活著不好嗎?”我們在中到底經歷了些什麼,是什麼原因讓現代人發出了這種疑問,那就得說說我們的生活現狀了,我們現狀的生存成本,基礎物質基本不用太過考慮,絕大部分人不會無辜餓死,但是精神成本壓力倍增。事業情感往往雙雙失敗,至少感知上是這樣的。其實並非這樣悲慘,但是沒有達到理想的高度,人們總會要鞭策自己,甚至鞭策一切。不斷的自我激勵,卻是在望山跑馬。也沒人想過是不是看的太高了,手又沒那麼長。

活著:生如夏花,形如秋水

一個朋友,程序員培訓學成。在那時互聯網行業爆棚的時候,實習工資輕鬆過萬,但是我看到了他的惆悵與不甘心,首先是自給壓大,不飽滿的業務能力,加上強壓的工作狀態,也難免不讓他有所焦慮。想解脫可以理解,但是他並沒有選擇提升業務能力或者找出原因,而是看上了更高層次的發展,用短手努力去抓。不難看出他的不甘,其實大家都一樣不甘心,也不知道解決。把難題都交給那個未來的自已。但是隨著年齡愈來愈大會發現,真正留給自己改變的時間不夠用了。

這個朋友也許在短時間內,還是不會明白。他所在的行業已經算的上優越,有很多人比你努力很多倍和很多年,卻依然得不到正比的回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量力而行做好當下。

活著:生如夏花,形如秋水

大家都很拼,是想讓生活更好些,生活質量提升上來。單過高的目標去不會使你更快樂,其實是被那個高大形象的自己所奴役。在這個平凡世界裡的、激盪,要限制在目標境內,量體裁衣,量力而行,方能始終。

那再回頭想想,我們這些年,到底做了些什麼,又是為什麼。有時候經常思考存在的意義,活著的認知,但很少有人思考現在。可以真的做到無悔的過一天嗎,這一天沒有對過去的惋惜,沒有對未來的展望,沒有留給未來自已一些任務或麻煩,更沒有應付今天的工作和學業草草了事。

專家有句話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是啊,那何必不過好每一天,糾結著生命體的特徵和高度的意義並不大。那我們是選擇一成不變,還是混混度過,過好每一天它不意味著隨心所欲的放縱,而是真的要認真對待。無悔每天,方能無問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