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償還一件禮物

——齊美爾筆記之二

齊美爾這篇文章叫《忠實與感激》,說了忠實,他接著說感激。

感激的社會學重要性不容低估。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向外發展是物與物之間的關係,向內發展則是感激。

“感激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道德記憶。在這個意義上來講,它與忠實最大的不同在於更具實踐性與推動性。”

感激推動關係的發展。

“所有的社會化,除了它的第一個淵源外,都奠基於關係的作用——在關係產生瞬間之後依然持續發生的作用。”

感激產生於別人給予了我們什麼之後。所以,“第一件禮物具有完全的自發性,它有著一種沒有任何義務的自由,甚至沒有感激的義務。”

所以,第一件並非由感激促成的禮物中有一種美。

所以,在情感上“我們不可能償還一件禮物,因為它有著一種回饋的禮物所不能具有的自由。”

這是感激的“不可清償的本性”。

(這是“劉瀾每日一講領導力”在豬年的第

227篇公眾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