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終於,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恢復上映了。

9月25日到9月26日,短短兩天,票房破億,可謂是不負眾望。

有人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好的體育電影。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其中,鞏俐飾演的郎平,再一次驚豔了!

“換上短髮,戴上眼鏡,手中拿筆,這不就是郎指導本尊嗎?”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目視前方,犀利的眼神,展露著頂尖運動員才會有的殺氣。

在黑暗的長廊裡,留下的一個背影,讓人有種穿越的感覺。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寫滿了郎平的個人特色。

甚至連走路、微微駝背、身體微微後仰這些小細節,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眾人驚歎不已:“真的太像了!”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難怪有人斷言:“只有鞏俐才能演出郎平的霸氣和氣場,這個角色,非她莫屬。”

果然,別人最多是影后,而只有鞏俐才是女皇。

這一次,憑郎平一角,讓她的演藝生涯又添了濃重一筆。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演好一個人物,就要成為她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哪怕是早已享譽國際的鞏俐。

為了演好郎平,也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一如她所說:“當我接下一個角色時,一定要有一個比較長的準備過程,不會隨便應付。”

因為完全不會打排球,鞏俐一開始也擔心自己演不好郎平。

於是,為了角色貼近真實,她開始體驗生活,就像塑造其他經典角色一樣:

曾經,為了拍《紅高粱》,提前兩個月去農村體驗生活。

挑了3個月的水,左肩磨破了就換右肩;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拍《霸王別姬》,恐高的她,從四樓一躍而下,演繹了妓女從良的決心;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拍《歸來》,為了真實演繹失憶症老人,去老人院,和失憶症病人一起生活了2個月;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拍《藝伎回憶錄》,一個扔扇子的鏡頭,每天練習扔扇子2000下,勤勤懇懇地練習了5個月。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這一次,鞏俐開啟了一輪新的“沉浸式學習”。

去年8月初,跑到寧波北侖的中國女排訓練場上,三天三場比賽,一場沒落下。

不僅專注觀看訓練,還坐在臺下一邊看一邊記筆記。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在酒店裡放了一個排球,主攻、副攻、二傳、自由人,每個位置都練。

除了每天練習,她會盡可能的跟排球在一起,出門時甚至還會親排球一下。

“我不太懂排球,等我拿到劇本後,排球就不離手了,我要成天跟它在一起,和排球過日子。”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羅伯特·德尼羅曾說:“你想演好公眾人物,不能只是扮演她,還要努力成為她。”

像鞏俐這樣一個“在工作上追求極致的完美主義者。”

無論多少歲,一旦遇到合適的角色,都會拿出20歲時的那股拼勁,全身心地投入。

“我不喜歡演重複的角色”,當面對不適合的角色,她也絕不留戀。

曾經,因為“人物設定太簡單了,讓我沒有太多發揮的機會,那個角色太‘花瓶’了”,她拒絕過《007》的邀約。

要知道,那可是有些女演員畢生所望的角色。

可以說,女皇的內心強大,正是體現在,她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面對不想要的果斷放棄。

如今,年過半百的她,褪去青澀,洗盡鉛華,活得越發淡定從容。

從骨子裡散發出的性感與自信,更是讓她具備了睥睨眾生的資本。

作為地地道道的一張“中國名片”,真的,沒有人可以替代她。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玩真格的,就是“鐵榔頭”的霸氣

“我郎平從來不裝,我從來都是玩真格的”,僅這一句話,就能準確概括“鐵榔頭”的霸氣。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郎平25歲從中國國家排球隊退役,帶著渾身上下的傷病。

本可以安居北京市體委副主任這一職,她卻毅然決然自費去美國學習體育管理。

剛到到美國時,全部身家只有90美元。

她硬是為了省錢,天天吃最便宜的自制三明治。

5美元,花一星期。

為了湊學費,她給俱樂部打球,給十個夏令營當教練。

就這樣死熬著讀完了研究生。

1995年,受命於危難,重新執教國家隊後,她又開始玩命。

重整陣容,優化訓練方法,每個技術戰術力求細摳到完美……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然而,過度透支身體的代價是,“脖子以下沒一塊骨頭是好的。”

“整個髕骨都被拿掉了,一活動就是骨頭碰骨頭,疼得要命。”

“全身的關節沒有一處是好的,晚上睡覺時,身體和床之間所有縫隙都要塞緊,否則會疼得難以入睡。”

“醫生說我的心臟就像老人一樣無力。”

郎平自嘲:"我已經可以發一個殘疾證,而且不知道是幾級了。"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後來,因為傷病實在是太重了,重到多次昏厥的程度。郎平於1999年初,不得不從國家隊辭職。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可以說:郎平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國女排史。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作家慕容雪村曾說:“對於那些倔強到底的人,有時老天也會網開一面。”

郎平就是這樣一個倔強到底的人。

辛苦付出後,緊跟著是輝煌的戰績。

自1981年到2019年,中國女排一共奪得了十個世界冠軍,郎平全程參與了其中八個。

郎平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最佳教練員”。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盛名之下,無懼爭議

有一句話叫做“盛名之下,必有爭議。”

郎平和鞏俐,都曾因為國籍問題,被國人辱罵。

郎平學成後,在美國拿了綠卡,並買了房子。

但一句“祖國真的需要你",她放棄了20萬美元的年薪,回國執教拿500元的月薪。

然而,不瞭解真相的吃瓜群眾,卻仍在傳:"郎平回國就是為了錢。"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她帶領中國女排重回世界強隊後,回美國養傷一年。

為了和女兒有更多的相處時間,郎平接受了美國排協邀請,成為其主教練。

這一舉動,在鍵盤俠的嘴裡,卻成了"賣國求榮"。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而當中國女排跌落到世界第八時,在又一句"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的召喚下,郎平再一次毅然回國,帶領中國女排兩次重回霸主地位。

面對外界的質疑,郎平只淡淡回應:

我一直都是中國護照,我從沒有想過入美國國籍。

我永遠都是中國和中國女排的一份子。

不做輿論反駁,她只是用行動把熱愛灑滿這片熱土。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鞏俐也是。

因曾嫁給新加坡菸草大王黃和祥,鞏俐隨丈夫加入新加坡國籍,由此引來一片罵聲,她並沒有解釋。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直到2018年臺灣金馬獎頒獎禮上,因有獲獎者發表不愛國言論,鞏俐在臺下直接黑臉,拒絕上臺頒獎。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這不叫愛國,叫什麼呢?

一個表情,勝過千言萬語。

一個行動,讓抹黑者自動閉嘴。

無需過多解釋,用行動證明了一切。

“我不忠於事業,不忠於事業,我忠於我自己。”

郎平和鞏俐的人生經歷,足以打破一些人對女性的偏見:

她們並不會因為外界的眼光和質疑,就選擇被迫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感情的世界裡,鞏俐從來不會委屈自己。

正當紅時,鞏俐遇到了那個最愛的人。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相愛八年後,她想要一段婚姻。

然而,她的滿腔深情,只換來一句:“婚姻不過是一張紙,有什麼重要的。”

心灰意冷下,她果斷提出分手。

而當愛情再次來臨,她仍願意全盤付出。

53歲那年,她終於遇到了那個對的人——法國國寶級音樂人讓·米歇爾·雅爾。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兩人如膠似漆,甜蜜如初戀。走到哪裡都是手牽手,任何活動都要一起出席,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相比於鞏俐的事業愛情雙豐收,郎平的家庭生活卻是波瀾不斷。

郎平曾在自傳裡這樣寫到:

我努力做個賢妻良母,我熱愛生活,我對生活盡到了責任了。

但生活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對和錯所能概括的。

你盡力了,也未必能使生活美滿如意,這比打球難多了。

做出回國執教這一決定,郎平付出的是犧牲和家人相處的代價。

對此,女兒白浪一度也有怨言:

我媽媽是女強人,她獲得過非常輝煌的成績,全世界有很多人崇拜她。

但我不喜歡女強人媽媽……

夫妻兩地分居,感情也漸漸出現了裂痕。

出國第八年,她和同為運動員的丈夫白帆離了婚。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談起愛人和孩子,郎平心裡只有虧欠,“我對這個家付出得太少了。”

為了彌補,不錯過女兒的成長,1999年郎平辭去了主教練職務,回到女兒白浪身邊,陪她考上了斯坦福大學。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退役後放棄功名利祿,出國求學,和白帆結婚;

在國家需要時臨危受命,和丈夫分隔兩地,甚至離婚;

在女兒成長最需要的時候,回到她身邊盡到為人母的責任。

三個人生轉折點,三個異乎艱難的抉擇。

作為一個妻子和母親,選擇什麼,放棄什麼,都很難。

然而,即便承受著輿論的巨大壓力,因為清楚自己內心所願,絕不勉強自己。

郎平就是這樣一個“自我認同感”很強的人。

對自我認同感強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選擇了什麼,而是選了想要的。

他們不會被外界的聲音所裹挾,也不會因外界的質疑而搖擺。

因為外界認可是很不穩定的。把價值感寄託在別人身上,只會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鞏俐也好,郎平也罷,閃閃發光的人生,無疑都屬於那些聽從了內心的聲音,遵從自我價值的人。

只有遵從內心的需要,從喜歡和享受出發,聽從自己才是王道。

忠於自己,才是終生浪漫的開始!

寫在最後:

生於同一時代的兩位偉大女性,走過倔強的年紀,抗過死磕的歲月,終於在《奪冠》中迎來了一場世紀相遇。

《奪冠》鞏俐太像郎平了:玩真格的人,活得有多爽!

同樣年過半百,卻依然活得堅毅剛烈,沒有因為年齡而失去光芒。

都是倔強、拼命,以及飽受爭議,反而愈加璀璨奪目,盛氣凌人。

有人說,中國新女性的精神,就是不懼逆水行舟,永遠不給自己設限。

用新的巔峰,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舊峰,登上人生和事業的一座又一座高峰。

女排精神,其實就是中國新女性的精神。

正如郎平所說: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