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爆紅背後邏輯,你知道多少呢?

國慶中秋齊至,美好的“中國節”,在今年疫情影響這個特殊的時刻裡,疫情得到徹底控制,我們能享受美好節日。反觀“紙老虎”美國總統都因為疫情住院,可見砥礪前行、求真求實的作風才是保衛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最有力保證。


這個國慶假期長達八天,甚至超越了春節。有的酒店訂餐火爆程度甚至超越了“年夜飯”。那麼在舉國同慶之餘,看一場電影便成為很多年輕人的首選。國慶檔一直是電影上映的必爭之地,往往國慶假期已經能收回成本,甚至取得喜人的票房效果。

《我和我的家鄉》爆紅背後邏輯,你知道多少呢?



尤其是在今年這個特殊情況,從去年年底電影院一直處於關閉狀態,直到國慶假期前一兩個月才陸陸續續開放。很多年輕人在這種情況下,對幸福的要求往往變得比較簡單。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喝上一杯奶茶、集體聚個餐便是能讓人感知幸福的事情。


今年的國慶檔讓人印象頗深的是《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奪冠》。現在奪得票房冠軍的是《我和我的家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姜子牙》是想要捧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創造的輝煌,但明顯後勁不足。《我和我的家鄉》之所以能突出重圍,在國慶檔炫耀奪目,這與它參演明星眾多,符合時代潮流是密切不可分的。

《我和我的家鄉》爆紅背後邏輯,你知道多少呢?


《我和我的家鄉》可以說眾星雲集,大咖紛呈。似乎這已經成為了票房的保障了。可細細想來,明星只能是高票房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我和我的家鄉》之所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更多原因在於符合時代潮流。隨著經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似乎已經很難有耐心看完一場兩小時的電影。長電影已經不能匹配快節奏的生活。這也是很多自媒體應運而生的原因所在。


將電影的篇幅縮短,更考驗導演的功力,在較短時間內表達想要告訴觀眾的內容,自然需要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觀眾往往也更願意對時長較短的單元內容喜聞樂見,畢竟人人都願意花去較短時間獲得最佳的觀影效果。再加上不同單元組合的電影對多個導演形成的無形競爭,更加容易讓影片質量上乘。畢竟導演功力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那就十分容易一較高低了。

《我和我的家鄉》爆紅背後邏輯,你知道多少呢?


該部電影組合單元融合了多位導演。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單元、甯浩執導的《北京好人》單元、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單元、鄧超&俞白眉指導的《回鄉之路》單元、閆非&彭大魔執導的《神筆馬亮》單元,五個單元,每個單元精彩紛呈,有黃渤、王寶強、張譯、沈騰、馬麗等重量級演員的加盟,實在讓人充滿了期待。沒有流量明星,有的都是實力派。自然構建了精彩紛呈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