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日本無條件投降75週年

我們不能忘卻歷史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前一年,也就是1944年1月,民國知名作家張恨水的門前,來了兩個不速之客。

這兩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死守常德的倖存士兵。他們來自一隻代號為“虎賁”的隊伍。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電影《喋血孤城》劇照,來源豆瓣

張恨水在《虎賁萬歲》小說裡,是這樣解釋57師“虎賁”的由來的:


書經牧誓上,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賁”字和“奔”字同音同義,就是說那武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無敵。


虎賁師也一如張恨水所說,英勇無比。


當年收割水稻時,57師師長餘程萬下令全師官兵幫助農民割稻,並嚴令只能喝老鄉一杯茶,不能吃老鄉一頓飯。此舉成為在常德民間傳誦至今的美談。


和平的日子沒持續多久,日本侵華軍就已悄然在計劃著,奪取常德。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常德里的士兵,來源網絡

兵家之地


雖然如今常德的名氣並不響亮,但在1943年,它卻是日本法西斯虎視眈眈的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湘西重鎮、川貴門戶,在武漢失守以後,常德就是重慶大後方的物資集聚中心。


1943年,日軍為牽制中國軍隊在滇緬戰場上的反攻、迫使集結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回師救援,也為奪取洞庭湖糧倉、實現“以戰養戰”,決心進行常德戰役。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戰火過後的常德,來源網絡


此時,常德城內只餘57師共8000多名士兵。


如今擺在虎賁師面前的,是極為險惡的條件。從地理位置上說,常德北鄰洞庭湖,南靠沅江,地理上根本不適宜防守。


從兵力來說,日軍集結了16萬兵力。8000名士兵即便再如何驍勇善戰,也無法抵擋16萬人馬的襲擊。


最為糟糕的是,沒有援兵。在人力、物質都嚴重不足的當時,守住常德無疑是一場惡戰。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日軍離開後,迴歸故鄉的百姓們,來源網絡


11月15日,師長餘程萬發佈《陸軍第57師司令部文告》,喊出了鏗鏘有力的宣告:


無論敵人施加多大的壓力,我們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戰死就是光榮。


三日後,三百餘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利用汽艇從石公廟向塗家湖進犯,常德保衛戰打響。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喋血孤城》劇照,來源豆瓣

喋血大戰


日軍的第一次襲擊以失敗告終。此後,日軍被英勇的57師重創數次。24日至25日,日軍又進攻東門,死傷五百餘人後退去。


11月26日,日軍連續被守軍打退24次,斃傷一千多人。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日軍倉皇逃離後,留下的旗幟,來源網絡


但戰局此時對57師極為不利,全師包括伙伕都編入了戰鬥隊伍。


常德到處是江湖湖泊,但這時水上屍體飄浮,水中寄生蟲叢生,士兵們只能硬著頭皮喝水做飯。


沒有武器,有的戰士只能削尖竹竿當武器,也有的戰士被敵人圍住後,就拉響了手榴彈。


每一天,都有上百人死於戰場之上,鮮血染紅了常德。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日軍遺留下的機槍,來源網絡


11月28日拂曉,百餘門大炮以及26架飛機,幾十門大炮轟擊城外的碉堡和城牆,連城牆都被打成了灰。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戰火之後,滿目瘡痍的常德,來源網絡


當時駐守在北門5營5連的葉萬火這樣回憶:


我們拼死抵抗,但日軍的飛機大炮太猛烈了,炸彈、炮彈 一遍又一遍地轟炸來轟炸去,弟兄們的肢體被炸得血肉橫飛。


除了連天的炮火,日軍還喪心病狂地使用了毒氣彈。到了12月2日,本有2000多名士兵的守城部隊,只剩兩三百人,而57師所能控制、挪動的空間只剩下了百多米的地方。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士兵用來防禦毒氣的簡陋裝備,來源網絡


彈盡糧絕、無計可施,又遲遲等不來援軍,常德已然淪為了煉獄,日本人為了防止有官兵躲在房子掩體中射擊,下了命令,大火燒燬了大半座城。《紐約時報》稱之為:


這裡舉目盡是燒焦的圍牆、殘破的磚瓦和灰堆而已……要想在這個曾經有過16萬人的城裡尋一未經摧殘的東西,實在難乎其難。


12月3日凌晨,常德失守。


5000多名士兵的英魂,永遠地留在了常德的土地上。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喋血孤城》劇照,來源豆瓣

歷史不能忘記他們


12月11日,日寇開始全線退卻;當天,援軍抵達,常德復克。


此場戰役被稱作是“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據說羅斯福聽到這一消息時,曾向蔣介石詢問,並在備忘錄上記下守城部隊的番號和主將姓名。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16個日日夜夜,鮮血與犧牲造就了不屈的城牆。我們不能忘卻歷史,歷史不能忘卻他們。


虎賁之師,英雄之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