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 公眾號:叫阿伸的少年 )

有些人,註定要比別人,更早的遇見黑暗。

身處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1.

校園欺凌,是這部影片所呈現給觀眾的故事主題。

然而,通過它,我們真正能感受到的,並非暴力事件,而是兩個身處黑暗的人,如何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之內,努力掙扎,互相守護,走向光明。

當阿伸走出影院時,抬頭看了看天空,雖然正下著小雨,但藍天白雲依然懸掛在我們目力所及之處。

忽然,我想到了《白夜行》。

“ 這個世界,有兩樣東西是無法直視的,太陽,和人心。”

身處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陳念是活在光明中的黑暗裡,她的心,揹負著必須要離開黑暗的決定。

而小北,則是活在黑暗中的光明裡,他見不得人,但陳念,就是他心裡的光。

這不是愛情,這怎麼會是愛情呢?

這只是兩個受傷的人,互相拼命的取暖,以此來實現內心對於光的渴望。

2.

一直聽聞曾國祥有才華,但阿伸始終沒有看過他的作品。

經此一役,不覺眼前一亮。

手持攝影向來是阿伸最愛的影像表現方式,那種獨特而富有魅力的靈動感,就如膠片機一般,呈現出一種自然真實的原始魅力。這是那些,過於精緻美好的畫面,所永遠無法企及的情感狀態。

而持續不斷的人物臉部大特寫,則是該片另一個讓人始料未及的表現形式。

身處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巴斯特.基頓 曾說 :用遠景表現喜劇,用特別表現悲劇。

於是,我們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大段大段的人物特寫,白天的、夜晚的、雨中的、室內的、哭泣的、無奈的,還有面無表情的,眼神憤怒的,等等。

阿伸最喜歡的,是末尾在警車裡兩人對話時,陽光一道又一道的,打在他們眼睛上。

鏡頭,是晃動的;陽光,也是晃動的;

但他們的眼神,卻是堅定的。

因為此時,他們,已經看到了心中,所向往的光明。

身處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曾國祥大膽的,將影片最重要的主題,完全交付於兩位主演。

哪怕有一絲一毫的鬆懈,一切就會功虧一簣。

好在他賭贏了。

以周冬雨為主,易洋千璽為輔,兩位青年演員完全侯住了全場,不負眾望。

再有,便是真的非常優秀的剪輯功底。

眾所周知,後期剪輯,對於影片最終所呈現出的模樣,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很多導演,往往拍片兩個月,剪輯要一年。

這部影片的剪輯,早已跳離了蒙太奇的初級定義,通過不斷的隱喻和對比,給觀眾營造出了恰如其分的不安和緊張感。

功力,可見一斑。

3.

陳念說,終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肩並著肩,光明正大的走在街上。

小北說,只有你贏了,我才不算輸。

身處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與《白夜行》不同的是,他們並非一個人,揹負著另一個人前行。

他們是互相救贖,一起去往黑暗,再一起走向光明。

之所以會聯想到《白夜行》,是因為這兩個故事的人物設定,有相似之處。阿伸沒有看過《少年的你》的原著,因此無法判定故事本身是否如同網上所傳的“借鑑”之說。但僅僅從電影而言,我認為並沒有。

興許對於別國的作品,我沒有發言權。

但是作為熱愛日娛,並且只關注日本文學影視十六年的自己而言,在這個話題上,尚有幾分自信。

其實,人類最大的進步,便在於能夠跳脫情感,僅僅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

4.

身處光明的人,是無法理解黑暗的。

而身處黑暗的人,若不自燃,周圍便只能漆黑一片。

身處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雖然全片的收尾過於主旋律,但出於龍標的考慮,也情有可原。

很多事情,並非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這個世界,也不是隻有黑白兩色。以卵擊石不可取,水滴石穿至少在我們這一代,也是無法實現的。未來固然不可預知,但我們在自己有限的能力範圍之內,也希望能夠盡其所能,為國家的電影事業,為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營造出一個比先前更光明的世界。

人心,唯有永遠向前。

這個世界,才會為你敞開大門。

以上,陸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