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隱瞞虛報“零容忍”、對違規操作“零容忍”!我國核電技術已經達到國際最高核安全標準

對隱瞞虛報“零容忍”、對違規操作“零容忍”!我國核電技術已經達到國際最高核安全標準4月15日是我國第5個國家安全教育日。作為能源領域重要的安全話題,核能安全備受公眾關注。我國核電技術核安全標準如何,如何科學理性地認知我國核能安全和核能發展,針對上述問題,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楊波近日做出瞭解答。

自中國核工業創建以來,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核設施安全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以及核能行業如何看待核安全問題?

楊波:中國核能事業創建65年來,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核安全,確保核安全一直是核能行業的共同使命。核安全事關國家安危、人民健康、社會穩定及大國地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明確核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部分,歷來強調萬無一失,確保核安全。我國始終把保障核安全作為重要的國家責任,融入到核能開發利用全過程;始終以安全為前提發展核事業,堅持縱深防禦原則,按最嚴格的安全標準實施監管;始終積極適應核事業發展新要求,不斷推動核安全管理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核安全也事關核能企業的生死存亡。我國核能行業各界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方針不動搖,堅持把確保核安全作為核能行業發展的生命線;把“敬畏核安全、守護核安全”作為我們的共同責任,共同致力於構建核能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命運共同體;長期以來,我國核能行業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記錄,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核安全之路。

核能安全是核安全的主要組成部分,公眾對核能安全的認知,首先取決於核電安全運行的業績。與國際先進指標對比,我國核電運行水平如何?

楊波:可以說,核電機組的安全運行是最好的核安全教育。1985年,我國核電事業從秦山起步,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自主設計、製造、建設、運營核電的核安全管理能力。截至2019年12月,在運核電機組47 臺,位列世界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1臺,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核能和平利用大國。

30多年來,我國核電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安全運行紀錄,沒有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表界定的2級及以上運行事件,也未發生過對人員或環境造成汙染和危害的事件。我國核電機組總體性能指標狀況良好,累計安全運行300餘堆年。今年3月份,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在其官網上公佈了2019年世界核電WANO綜合指標排名,世界403臺參與評價的機組中,中國大陸地區共23臺機組獲得滿分100分,世界領先。可以說,自我國大陸第一臺核電機組運行以來,與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規定的績效指標對比,不少機組80%的指標優於中值水平,70%達到先進值,與美國核電機組水平相當,優於法國核電機組,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據瞭解,我國核電技術已經達到國際最高核安全標準,如何評價我國核電技術核安全標準工作?

楊波:我國堅持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嚴格的標準發展核電。在建核電機組質量受控,新建核電機組設計指標滿足國際最高核安全標準,具有較為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特別是福島核事故後,國家加速了核電技術的升級換代,新建核電項目全部採用了三代核電技術。三代核電技術在設計上可以保證即使發生反應堆堆芯熔化等嚴重事故,也可以把放射性汙染控制在核電廠安全殼之內,不會在核電站之外產生大規模的放射性釋放後果,對周圍的生態環境也不會產生實質性和長遠的影響。

我國自主設計的“華龍一號”設計安全性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技術成熟度高,首批示範工程進展總體順利,是目前全球少數能夠按照計劃進度實施建設的三代首堆核電機組。以“華龍一號”等開工建設為標誌,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核電強國後又一個擁有獨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和完整產業鏈的國家,就在建規模和發展前景而言,我國已成為全球三代核電發展的產業中心。

黨的第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要求,我國核安全治理體系建設和能力怎樣?

楊波: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我國已形成了健全高效的核安全治理體系。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核安全觀引領下,核安全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等一起納入到國家總體安全體系,並被寫入國家安全法。隨著我國核能事業持續發展,我國逐步構建起法律規範、行政監管、企業主體、行業自律等為主導的核安全治理體系,核安全防線更加牢固。

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套接軌國際、符合國情、相對完善的核安全法規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的出臺為我國核安全監管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國家核電行業主管部門、核工業主管部門、核安全監管部門逐步完善了對核電發展嚴格管理和全面監管的各項制度措施,多項安全監管舉措系統高效,富有中國特色,有效地保證了核能行業的安全、有序發展;各核能企業始終將核安全置於最高地位,通過引進和吸收世界先進的核安全管理經驗,構建了以安全質量為核心的一體化全過程的核安全管理體系,並重點加強了對操縱員等關鍵崗位的培訓考核和對承包商的質量和安全管理,通過各種措施持續提升安全管理有效性;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積極與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等國際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積極開展核電同行評估、經驗反饋交流及供應商信用評價等工作,切實加強行業自律建設。

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後,國內外的核能行業都在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我國核能行業核安全文化建設取得怎樣的成效?

楊波:“核安全文化”是IAEA在總結切爾諾貝利事故教訓時提出的概念,是一個包括決策、管理和運行過程中各層次人員的安全素養,中國核能行業是國內倡導安全文化較早的工業領域。“十二五”期間我國首次發佈《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表明我國政府對核安全文化建設的一貫立場和鮮明態度,“十三五”時期我國進一步強化核安全文化建設,廣泛推行核安全文化八大特徵,把核安全作為重要的價值觀,營造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圍,確保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屏障。

核電企業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建立了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管理體系,核安全文化建設持續推進,核安全管理能力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製造企業的核電生產質保體系不斷完善,設備製造質量和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滿足了國家核電事業發展要求。

是否可以說,核能安全是與核能發展相伴而生?

楊波:是的。核能產業要發展,守護核安全的行動永遠在路上。安全是核事業的生命線,在核安全問題上,我國核能行業永遠不能有絲毫的滿足。核能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行業相比,核能行業有自身核安全方面特殊的管理要求和安全文化內涵,如 “四個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兩個零容忍”( 即對隱瞞虛報“零容忍”、對違規操作“零容忍”)要求等。一經發現與這些要求不相符合,各單位都會要求進行立即糾正、持續改進並經驗反饋,核安全監管部門、核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及各涉核集團,也都會依法依規採取各種行動措施加以改正完善。“敬畏核安全、守護核安全、確保核安全”始終是我國核能行業各界和每一個從業者的使命和職責,核安全永遠在路上!

結合核安全教育,如何看待核能發展,有何建議?

楊波: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核能開發與利用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科學工程,是高科技的系統集成與創新,科學理性是我們對待核能開發利用應有的基本態度,更要有辨證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核能。

必須科學理性認識核能。要了解它的科學原理、縱深防禦、多道防禦屏障和多重保護以及防禦措施的完整性、獨立性和有效性,要知道它的安全標準、事故概率、風險防範,要知曉它是成熟的設計、高質量的建造和運行管理,同時還要看到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對核能安全持續提升的重要作用。

必須科學理性認知核能。核能開發利用,在給人類帶來重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核安全的風險與挑戰,利益總是和風險相伴而生的,但並不意味著風險變成不可接受的核事故,全球核電25000多堆年的安全運行紀錄表明,人類是可以駕馭核安全風險,安全是有保障的,這應是科學理性認識核能的基本點。

必須科學辨證看待核能。核安全觀的根本特徵首先是理性,既要高度重視核安全,也要充分看到核能發展的價值和利益,不能因噎廢食,要堅持安全與發展並重,只有實現安全保障,核能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只有實現更好發展,才能真正管控安全風險。

積極開展核安全教育,守護核安全是全行業的共同責任。核能行業各界要始終弘揚和踐行核安全文化,始終保持良好的核安全績效。這既是核能發展的堅強基石,也是核安全教育的最好內容。我們要在“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的思想指引下,凝聚全行業力量,共同構建核安全工作新格局,協力共創新時期我國核安全工作新局面,為促進核能和平利用造福人類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來源:中國能源網

對隱瞞虛報“零容忍”、對違規操作“零容忍”!我國核電技術已經達到國際最高核安全標準

🔹 孫金龍任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

🔹 王波廳長與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雲對接會商

🔹確保松潘縣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會議這樣部署

對隱瞞虛報“零容忍”、對違規操作“零容忍”!我國核電技術已經達到國際最高核安全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