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聽過閩南語歌曲,不足以談人生。你知道是哪首歌嗎?

  • 過去,如果一首歌火了,你會在路過的每家店的音響中聽到它的旋律。

    現在,如果一首歌火了,打開抖音每一個視頻配的都是它的調子。例如《大田後生仔》火速躥紅,與《野狼disco》並列洗腦神曲之後,打開抖音,上一個視頻酷蓋(cool guy)們“左邊畫龍,右邊畫彩虹”,下一個就是長腿小姐姐伴著《大田後生仔》的曲調蹦蹦跳跳——做人一輩子,快樂沒幾天一條大路分兩邊,隨你要走哪一邊不怕不怕就不怕,我是年輕人風大雨大太陽大,我就是敢打拼即使沒在抖音見過,走在街上可能也會碰到熱舞的小姐姐,但要小心別把眼睛黏在人家身上了,否則下場和後面這位小老弟一樣
    活潑的動作配上元氣滿滿的歌詞,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了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形象。這首歌的本意是獻給那些不怕風雨烈日的大田人民和年輕闖蕩的心,用質樸的歌詞和歡快的節奏表現閩南人心中的人生。
    歌曲發行後熱度直線上升,熱搜榜上點擊率高居榜首。
    舞蹈動作教學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隨著《大田後生仔》的爆火,閩南語歌曲也再度走入大眾視線,當人們深入瞭解它時,才發現這種用軟糯方言唱出來的歌,卻有著十足豪放的意味。
    古老的起源
    閩南歌曲起源於唐代的歌仔冊,這是一種以敘事、說教為主的文學樣式。歌仔冊可作為唱本、也可當作讀物,是傳播地方人文典故、風情世故的載體。廈門歌仔冊總共有數百種之多。19世紀流行的主要是傳統歌謠,包括戲文選段,進入20世紀,才有不少新創作的歌曲面世,其中《雪梅思君》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歌仔戲是用戲劇的形式表現歌仔冊的內容 《雪梅思君》是“採自廈門調而來。中國臺灣學者莊永明在《臺灣第一》書中披露:早在中國臺灣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尚未誕生前,'有兩首歌曲甚受大家所喜愛傳唱,其中之一就是《雪梅思君》。歌裡唱到:'唱出一歌分你聽,雪梅做人真端正…….勸你列位注意聽,要學雪梅這所行(品行)'。
    講的是一個女子在丈夫死後,一個人帶著孩子,堅強地生活,而這個故事傳到中國臺灣後,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因為當時中國臺灣處於日本統治之下,人們借女子思夫,為其守節,來表達自己不甘於殖民統治,做人要端正,要有民族氣節。《雪梅思君》在當時被稱為'國慶調',由此可以看出閩臺人民的愛國情懷。 1905年,中國拍攝了第一部電影《定軍山》,電影產業就這樣在中國生根發芽了。1932年上海聯華影業製片印刷公司出品影片《桃花泣血記》。該電影由阮玲玉、金焰主演,電影輸入中國臺灣時為了招徠觀眾,於是片方設計製作廣告歌曲進行宣傳。詹天馬依據劇情梗概寫了七言歌詞,由王雲峰譜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就這樣誕生了。
    《桃花泣血記》劇照 閩南歌曲從此之後開始走上流行音樂路線,歌曲的消費者不單單是閩南人,閩南歌曲要走向全國甚至進軍世界樂壇。20世紀80年代,閩南樂壇出現了百曲爭鳴的局面,一時間帶動整個華語樂壇的震動。

    愛情騙子我問你
    都說沒聽過閩南語歌曲不足以談人生,有人把閩南語歌曲的主題大致分為以下幾類:老孃唱歌罵渣男,我的愛情不復還;誰人知道我多難,悽悽慘慘喝稀飯;少年從小不畏難,勇敢拼出一片天。
    其中,有關愛情的歌曲應該是年輕一代最為熟悉的,這要感謝前陣子翻紅的一首閩南語歌曲——《愛情的騙子我問你》。
    《愛情的騙子我問你》起初只是在閩南地區大火,費玉清在節目上的即興演唱讓這首歌成功地火出“圈”。在網絡上,這首歌起初是一種惡搞的素材,因為閩南語中的“講什麼”發音與普通話的“貢蝦米”相似,再加上大膽奔放的MV,於是被年輕人玩出了無數的花樣。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本是一首描寫舞女的歌曲,其創作者陳小云更是20世紀80年代閩南樂壇的創作奇女子。
    陳小云
    陳小云年輕時和朋友合資經營一家咖啡廳,喜歡邊工作邊哼哼唱唱的她被楊清吉老師所欣賞。經楊老師的幫助,陳小云到臺中酒店替一位歌手代班。從此之後,陳小云白天經營咖啡廳生意,晚上便搖身一變成臺中酒店駐唱歌星。後來陳小云有幸認識海麗唱片老闆,由此便開始了她的音樂生涯。

    1985年陳小云錄了第一張專輯《舞女》,隨即紅遍大街小巷,銷售一路長紅。這首閩南語的歌曲訴盡下層舞女們為金錢出賣靈魂的無奈,歌曲反映的正是當時的下層人的一把辛酸淚。舞女的愛情無人給予,感情無處寄託,她們明明專情卻被迫多情最終只能無情。“誰人會凍瞭解做舞女的悲哀?暗暗流著目屎也是格甲笑咳咳。”她們只能日復一日“來來來來跳舞,腳步若是震動,不管伊是誰人,甲伊當做眠夢。” 除了《愛情的騙子我問你》和《舞女》這種纏綿悱惻的歌曲,陳小云還創作了一些曲調活潑的舞曲。例如1992年發行的《愛情恰恰恰》,這首歌一經問世便迅速風靡全國,軟糯的閩南語唱出“想要和你想要和你來跳恰恰恰”別有一番韻味。愉悅的曲調撩撥起人們的腳步,而細品其歌詞卻黯然傷感。“手端一杯愛情的酒,要來祝福你,愛情的恰恰糖甘蜜甜,可惜身邊的人,不是不是不是你。”歌詞與愉悅的曲調形成對比,“悲從中來,不可斷絕。”愛拼才會贏
    雖然愛情歌曲十分流行,但認為閩南單單盛產“靡靡”的愛情歌曲那就有點片面了,閩南歌曲中也有許多歌唱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精神的內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著名的《愛拼才會贏》。

    這首歌發行於1988年,當時正逢中國臺灣經濟低迷期,許多人面臨著沉重的失業壓力。這首歌的誕生鼓舞了臺灣各行各業的人們奮發向上的勁頭,同時也在大陸甚至是全世界的華人圈裡廣為流傳。“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這首歌把人生的成敗與海上的波浪作比,生動形象傳遞出閩南人民豁達的人生態度,敢拼敢做的行事風格,勇於冒險的探索精神,具有很濃重的海洋特色。 除了《愛拼才會贏》外,表達這種奮鬥精神的還有閩南十大金曲之一的《閩南人》——“雄雄的鬥志是咱生來的本領,只要有機會,咱就努力向前行。”只是念著歌詞就已經可以體會到那種不認命不服輸的熱血了。《大田後生仔》也有著這樣的氣質,歌詞中“做人一輩子,快活沒幾天”好似垂頭喪氣,但一句“不怕不怕就不安排,我是年輕人”便又將調子帶回了積極的軌道上,這種彷彿什麼事都打不垮的樂天精神令聽者動容。 人人都愛閩南歌
    閩南語歌曲在華語樂壇影響深遠,有很多在國語歌壇己功成名就開拓一片天地的知名歌手為了豐富自己的音樂生命,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紛紛跨足閩南語領域小試牛刀演唱閩南語歌曲,也就是所謂的'雙聲帶'歌手。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蘇芮、蔡琴、張宇、齊秦、周華健、伍佰等。甚至是一代歌后鄧麗君也曾在演唱生命巔峰時期抵禦不住閩南語歌曲魅力的誘惑,演唱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雨夜花》,而成為最具指標性的'雙聲帶'歌手的代表。
    屹立樂壇二十餘年依然長盛不衰的香港天王劉德華也因為類似的原因在90年代末期推出一首閩南語歌曲《世界第一等》。 即使在如今的華語樂壇中,閩南語歌曲依舊佔據重要地位。孫燕姿是許多70、80甚至90後的偶像,她剛出道時唱過一首歌曲叫《天黑黑》。
    歌曲中有幾段起著畫龍點睛作用的閩南語唱詞,取材的就是一首在中國臺灣以及福建閩南地區膾炙人口的民謠。從這首鄉土氣息濃厚歌詞幽默詼諧的歌曲當中,我們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和歸屬感。時光彷彿一下子倒流到從前,似曾相識的場景,樸素單純的鄉村生活,藍天白雲、鳥語花香的山野風光都在腦海裡如放電影般一幕幕重現,感動由然而生久久無法泯滅。 隨著時代的發展,閩南歌曲中加入許多新內容,更多的閩南歌曲逐漸國際化並被世界認可。例如《痴情玫瑰花》,歌曲節奏以電子舞曲為主,搭配越南鼓創造出令人難忘的曲風。這首歌用441天在視頻播放量破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或為愛情輾轉反側,或為生活四處奔波,閩南語歌曲中總包含著一種獨特的韻味,在眾多歌裡面聽起來很有辨識度。這不僅僅是因為閩南語非常有特點,與閩南人的性格也有關係——閩南人滿懷鬥志、積極向上的。瀕臨海洋的地理特點讓閩南人養成勇於探險、善於發現的民族性格,他們敢想敢拼,擇一路而一往直前。其次,閩南人具有很強的內部凝聚力,他們精誠團結。未知的海洋、茫茫的航程,在海洋中無依無靠,或許是同鄉的鄉音、熟悉的飯菜、相似的生活習慣都能成為心靈的港灣。

    現在,一起來聽一曲完整版的《大田後生仔》,感受閩南人“我就是敢打拼”的精神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