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段,是否真的是買房的黃金定律?分享兩個小經歷

從接觸房地產開始,業內就流傳著一條黃金定律,地段!地段!地段!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從一線城市回到二線城市,再看老家的城鎮化發展,慢慢的這條定律在我心裡淡化了。

先來說兩個小故事:

剛畢業的時候,去上海工作,租住在長寧區的一間老房子裡。同去的夥伴找了個上海媳婦,結婚生子買房子,算是在上海紮根了。一開始,他們買的是一間20多平米的小房子,在金沙江路地鐵站附近的一個老小區,當時2萬多一平。朋友常感嘆蝸居在上海的憋屈,他們甚至沒度蜜月。可誰曾想,3年後,環球港開建了,周邊房價瞬間暴漲到4萬多。

地段,是否真的是買房的黃金定律?分享兩個小經歷

13年我回到青島,住在四流中路下街附近,當時的火車北站還沒開通,回來的第一天晚上打車回家,就被拒載了3次,理由是太偏遠。從市南火車站到家差不多40分鐘車程,怎麼會偏遠?我一時不能理解,因為在上海隨便起步都是1個小時開外的。14年北站開了,整個區域都熱鬧了,住的人多了,到現在也算是主城區了。

發現了嗎?漸漸的,我們認可的生活圈,正在慢慢擴大。城市在發展,其實沒有哪裡會一直落後,也不是哪裡一直都是中心。所謂的地段學說,其實在發展中城市,在普通購買群體中,並沒有那麼重要了。

經常遇到朋友讓我推薦樓盤,說要在市區,還有朋友去市南市北會說“去市裡”,我就笑笑勸他說:朋友,多出門走走轉轉吧,現在的青島,已經不再是圍著市南市北轉的了。多中心佈局已經初見雛形了,你心裡認知的地段,在城市發展的快節奏下已經模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