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碰面都問“吃了嗎?”英國人一見面就說天氣,為什麼?

海雲智慧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老百姓被死死地困在封建土地上勞作。一天只有很緊張的吃飯時間才能幹自己的活,有時為了多幹點自己家的活,很多人會顧不上吃飯,老百姓心知肚明,見面便問吃飯了沒。這種問候便形成一種習慣問候語。

英國是海盜國家,出海得看天氣行事,對他們來說,關心天氣就是關心命運,長此以往就把談天氣變成了習慣見面語。


坐雲端靜看百態人生


總的來說是因為差異性!

其實,從打招呼的方式就可以看出當地的特色,所以說中國人會吃還善於吃。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我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另外,大多數地方四季氣候分明,食材豐富。中國人講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飢,它往往蘊含著中國人理解事物的哲理,舉個例子:一個小孩子生下來,滿月了要吃紅蛋表示喜慶。“蛋”表示著生命的延續,“吃蛋”寄寓著中國人傳宗接代的厚望。周慶生時要“吃”,結婚時要“吃”,甚至祭祀也要“吃”。這種“吃”,表面上看是一種生理滿足,實際上,它借吃這種形式表達了一種豐富的心理內涵。

飲食文化和傳統風俗相結合

而英國這邊的方式,一方面是天氣環境特點使然。

雖說英國全年溫和溼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在溫度上,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C,最低氣溫不低於-10°C。但英國天氣也多變且不可預測,一日之內,忽晴忽雨。這樣多變的天氣就成為經常談論的話題,在英國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歡談論天氣。

另一方面是英國人的國民性格使然。

《每日郵報》曾稱英國為抱怨之國。研究顯示,英國人每天至少會抱怨4次,一年的抱怨次數達1300次,生氣的時間達到53小時。那變幻多端的天氣理所當然的就成為英國人抱怨的直接對象了。似乎習慣了這樣的天氣,英國人民很少打傘。下雨時也能閒庭信步,雨實在大了就不慌不忙地戴上帽子。溼衣不亂步,有一種從骨子裡流露出的從容。

英國人雖然也抱怨天氣不好,可他們從來不被天氣所左右。

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在生活的陰雨天裡,我們要有“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從容。多一點忍耐,多一點等待,因為雨,總會停的。


注:圖片源於網絡。


伊莎貝拉Isabella


這是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根據環境條件產生的問候習俗,中國人口多,吃穿住行長期困擾老百姓的問題,人們長期與大自然奮鬥中就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吃飯問題從古到今一直是民生的首要問題,所以見面打招呼就是關心別人吃了沒有,從前是吃了上頓愁下頓飯。在英國雨比較多,大好晴天馬上飄來一朵雲就會下起了雨,讓人猝不及防,經常打溼衣服,到了夏天尚可,可到了冬天就慘了,現代人可穿防雨衣,由於從古到今已形成了那樣問候習慣,所以都一直保留下來,這種問候習慣在逐漸改變,我們學英語也是見面早上好,中午好的,中國人見面也開始握手,你好你好的,吃了沒有的問候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已經慢慢沒有人這樣問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