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登基,在位15年換了73個宰相,陵墓千年間無人敢盜

皇帝這個職位,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想擁有它,所以自古以來人們為了它爭的頭破血流,即使年齡再大,也會把奪取皇位視為一生最大的目標。要說自古以來登基為皇帝的時候,年紀最大的,應該屬於武則天了,關於武則天的事情就不多多介紹了,這篇文章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武則天當皇帝創造的4個歷史之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有說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67歲登基,在位15年換了73個宰相,陵墓千年間無人敢盜

即位的時候年齡最大:武則天從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開始就一直隱忍,從一個才人、到昭儀、一路披荊斬棘,被唐高宗李治封為皇后,最後在67歲那年才登上了皇帝寶座,終於如願以償。如果說從14歲入宮開始算起到67歲登基為帝,武則天為這個寶座奮鬥了53年,真是不容易,如此堅韌不拔的毅力,想不當皇帝都難。

67歲登基,在位15年換了73個宰相,陵墓千年間無人敢盜

使用年號最多:年號這個東東,前秦和漢初是沒有的,到了漢武帝劉徹手裡才發明出來的,作為年號的創始人,劉徹一直是這項紀錄的保持者,前後總共用了11個年號。之後一直沒有人能打破這個記錄,一直到武則天登基後。武則天以太后名義臨朝稱制的有4個,自己當皇帝的時候用了13個年號,加起來總共是17個年號,這一紀錄無人能破。

67歲登基,在位15年換了73個宰相,陵墓千年間無人敢盜

使用宰相人數最多:宰相是古代歷史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行政長官,並不是一個真實的官名,唐朝的官職裡面,左右僕射及門下、尚書、中書三省的長官,都可以稱為宰相,因此唐朝的宰相數量要多於其他朝代。武則天是一個很珍惜人才的人,她加強科舉考試,另外鼓勵各級地方官員推薦賢能之才,同時也為這些人才設立了很多官職。武則天當政期間,先後有73個宰相,這個記錄仍舊是世界第一。

67歲登基,在位15年換了73個宰相,陵墓千年間無人敢盜

陵墓的面積最大:武則天當政期間正處於唐朝的盛世時期,國家繁榮昌盛,不差錢,因此修陵墓的時候也是極盡奢華,乾陵前後總共花了23年才修建好了部分工程。陵墓的南北軸線長達4.9公里,南北牆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這樣的規模令李世民的昭陵也自嘆不如,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如此大的陵墓,陪葬品過的數量估計也價值連城,現代學者甚至估計隨葬的金銀珠寶至少有500噸,如果武則天的乾陵最終被打開,那麼將是一次和秦始皇陵同等重要的考古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