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趙構在新泰留下了好多地名

康王趙構在新泰的故事


2013年搬上銀幕的《精忠岳飛》,劇中採用了山東快書的表現形式,引得山東觀眾廣泛好評。殊不知在山東新泰有一系列與劇中的趙構有關的故事。

北宋末年,起源於白山黑水間的女真部族滅亡遼國後開始大肆進攻中原,想一舉滅掉大宋。那時候年輕的康王趙構(後來的宋高宗)就帶著軍隊來抵抗金兵。有一天康王帶領兵馬來到現在新泰的東都南部,並在羊蹄山上紮起了兩座營寨,在山頂峰上建起了高高的寨樓。金兀朮則在酒臺西邊的山間安下了營盤,被稱為兀朮臺,當然後來這裡建起了一個村子名叫烏珠臺。話說這宋兵和金兵兩下對陣,一時間互不摸對方的底細,誰也不敢搶先進攻,倒形成了兩軍對峙局面。

康王趙構在新泰留下了好多地名

(《精忠岳飛》趙構劇照)

趙構上山途中,抬頭一看,羊蹄山南面懸崖峭壁,一層一層就像塔一樣,就隨口說了一句:“這真是一個塔子峪啊。”從此羊蹄山下這個峪便有了名字,就叫塔子峪。時至如今,原來的塔子峪演變成了上炭峪、下炭峪兩個村。

話說有一天,年輕的趙構覺得久困大營沒啥意思,又聽說山下有個臺子,唐代大詩人李白約著竹溪六逸都曾在這裡飲酒作詩,不禁來了雅興。他就不顧山路陡峭,由士兵扶著下山來到酒臺,飲酒觀景。這趙構抬頭看見酒臺是山連山,低頭看臺下一條清河奔流不息,青山綠水惹人愛憐,不知不覺多喝了幾杯。及至士兵端上了一盤螃蟹。老遠的趙構就聞到了螃蟹的香味,剎時間口水直流。想這康王趙構在宮中山珍海味,卻沒見過這麼鮮美的螃蟹!怎乃一看那硬硬的甲殼,實在是咬不動。無奈,他聞聞問道:“這螃蟹是哪裡來的?”士兵趕快回答:“啟稟皇上,這螃蟹乃酒臺下的水道中所產。”高宗探頭望了臺下的一溝清流,嘆了口氣說:“這螃蟹好是好,就是蓋太硬了,要是軟蓋螃蟹就好了。”或許也是皇帝金口御言吧,說來也怪,只見那隻螃蟹立時變得殼軟軟的,通體白白的,再用油一炸,吃起來鮮美可口,此處,酒臺周圍螃蟹都成了軟蓋的了。

康王趙構在新泰留下了好多地名

話說這皇帝趙構在酒臺上喝酒正喝得高興,突然金兀朮率兵從西面山下發起了進攻。這還了得,趙構急忙跳下酒臺就向東面的羊蹄山上奔去,可是他爬著爬著,滿山的葛針的倒鉤把趙構的長袍勾住了,趙構急忙大喊一聲:“這葛針怎麼不長直鉤呢?”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一條山峪的葛針都成了直鉤。從那以後,酒臺不但有了軟蓋螃,也有了直鉤葛針。

金兀朮的進攻被打退了,可是兩軍依舊是對峙的狀態。有一天,一個大臣向趙構獻上了一條退兵之計,趙構一聽不禁喜上眉稍,趕快吩咐人,就依計而行。

這一天,金兵又要向康王趙構所在的羊蹄山進犯。豈料宋兵早有準備,但見滿山遍野旌旗招展,山谷鼓聲大振,那鼓聲又密又急“咚咚咚咚”敲個沒完,宋兵是人借鼓威,鼓借人威,越戰越勇,滿山遍野向金兵殺來。那金兵只聽得滿山遍野盡是鼓聲,而且那鼓聲越來越密,越來越急。金兵是越聽鼓聲越害怕,也不知有多少宋朝兵馬在追趕,哪裡還有半點心思戀戰?恨不能一下再長出兩條腿,一溜煙地往回跑。後面的金兵一看前面的士兵敗下陣來,哪還管它三七二十一,扔下兵器抱頭鼠竄,一剎時掉在溝裡摔死的,跌倒以後被馬被人踩死的,不計其數。宋兵一鼓作氣追出幾十裡,大獲全勝。

康王趙構在新泰留下了好多地名

(《精忠岳飛》金兀朮劇照)

原來,那滿山遍野的戰鼓聲並不是人敲的。而是趙構依據大臣的建議把山羊頭朝上吊在樹上,下面放一架戰鼓,使羊蹄正好蹬在鼓面上,這樣羊被吊在樹上,兩個蹄子上上下下亂蹬打,正好敲得戰鼓面“咚咚”作響,而宋軍的大隊官兵們則手持大刀,鋼槍直衝敵陣,這樣一來,形成了滿山遍野戰鼓齊鳴、旌旗招展,千軍萬馬奮勇殺敵的壯烈場面,使金兵聞風喪膽,宋軍大獲全勝。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次戰鬥的勝利,給這座山起名叫羊蹄山,再後來山坡上建起的村莊也取名羊蹄村。

康王趙構在新泰留下了好多地名

(羊蹄山溶洞)

除此之外趙構為兵士操練還建起了一處點將臺。點將臺位於羊蹄山東南山腳下。整個臺子坐西朝東,依山順勢就高建成。臺基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2米,東西寬約8米。整個檯面用長方形青磚鋪就。1995年前後,因下炭村村民採石而揭露。露出的青磚地面,整體基本較為平整,但也有個別下陷。臺下落差近2米處有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的平整場地.。整個場地以點將臺為中心,也呈南北走向。有人分析,這裡應是當年趙構所率兵士操練場地。只是,經過近千年的沖刷,地勢不再十分平整,而是呈現出西高東低的地勢。但是,站在點將臺上,練兵場上的一切均能盡收眼底。

康王趙構在新泰留下了好多地名

這就是如今新泰市東都鎮南部與康王趙構有關的一系列傳說,他留下的故事形成了很多地名,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