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浦東開發開放30年,也是一個個家庭努力奮進的過程。


今天下午,區文明辦、區婦聯聯合舉辦“家在浦東”——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家庭文明建設專題訪談,邀請4個最美家庭的代表,用對話的方式分享家庭故事,凝聚小家大愛的強大力量,努力營造浦東家庭的最美風景。


<script>/<script>


逐夢藍天

在逐夢藍天的大飛機之家裡,孟見新1980年進入上飛,一干就是40年,從青春到白髮,見證了四次國產飛機的首飛。孟見新的女兒和女婿同樣投身於大飛機事業,一家人風雨兼程、相互扶持,秉持著航空報國的情懷、堅守著永不放棄、精益求精的信念為祖國的大飛機事業揮灑青春、貢獻力量。


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在現場,主持人說,中國的飛機制造業其實剛剛起步,跟國外的差距非常大,希望將來能夠齊頭並進,甚至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孟見新坦言:“因為我們起步晚,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們現在加班加點就是為了趕這個進度,外國有一百年,我們想要把這個差距趕回來。”


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他說,做民用飛機的有“四個長期”,就是長期奮鬥、長期吃苦、長期奉獻、長期攻關。“國家做民用飛機非常難,要面對世界上很多的封鎖,所以只要加入這個行業,我們個人就必須要付出,做好奉獻、吃苦的這個準備。”因為是女承父業,女兒小孟也從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豪感,“尤其是看到大飛機翱翔藍天的時候,就會覺得,之前做的那些都是值得的。”


醫者仁心

訪談的第二組家庭是醫者仁心的援鄂醫護人員家庭。男主人雷撼作為東方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剛從武漢抗疫一線回來。這個家庭裡,夫妻兩人長期從事一線醫療工作,在他們的支持鼓勵下,女兒也毅然走上了學醫之路。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雷撼每次都第一時間請戰奔赴災區,也曾不遠萬里赴西藏、井岡山革命老區參加義診,開展健康扶貧活動。


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當主持人問到在一線抗疫的經歷時,雷撼表示,作為醫務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黨員,能衝到前線去,為國家做事,為百姓解難,是一個人的榮耀。“我們做出了努力,疫情能得到控制,感到非常欣慰,非常高興。”他講述了在武漢方艙醫院的經歷,說到自己每天都被感動著,“危難的時候,大家想到的全是別人。患者面對很多困難,醫護人員也面對很多困難,大家互相理解支持,朝著一個目標,體現了良性互動的醫患關係。”


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由於女兒也即將成為醫務工作者,雷撼認為,家風家教的傳承非常重要,“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和女兒討論,醫生不僅要鑽研醫術,還要對患者有仁心,要懂得換個角度,去理解和體諒患者,這樣醫患之間的內心是相通的。”


熱心社區公益

熊豔帶著婆婆和女兒一起參加訪談,其樂融融的祖孫三代是落戶浦東的社區公益家庭。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不一樣的童年,熊豔與一群堅信“父母成長是孩子成長的前提”的社區家庭,在2012年發起成立社區親子群——金爵創意親子樂園。8年多來,親子樂園舉辦親子活動上千場,覆蓋範圍由小區延展到街鎮,參與家庭近萬戶,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親子互助模式,打造了有溫度的熟人社區。


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其實我們是無心插柳,2012年的時候,女兒還小,我工作比較忙,家裡主要靠老人照顧。為了給孩子湊在一起玩耍的機會,我們就自己開始發起活動,召集有同樣意向的家長,自己搭臺唱戲,慢慢地,金爵創意親子樂園就發展起來了,後來逐年發展壯大。”熊豔說,“我們也會繼續開展一些家長自籌的活動,因為有了這個親子群,大家拉近了關係,幸福感比較多。”


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她覺得,浦東吸引了非常多的新上海人家庭在這裡安家,能安居樂業,先要把家安好了,安居了,工作起來更有勁,那家庭的需求是放在首位的。“我們每個家庭能夠去參與一點點、付出一點點,就會發現我們社區的改變也非常大。”熊豔說,“公益拉近了家與家的距離,創造了一個充滿溫情的社區。把家安在浦東,我們很幸運、也很幸福!”


與浦東同齡

90後是浦東的同齡人。1990年出生的李洋就幸運地遇上了浦東開發開放。他說:“我非常地榮幸,搭上了時代的列車,和浦東共同成長。作為一名現役軍人,我們駐守在浦東,我們有決心、有能力守護好;我們生活在浦東,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建設好。”在她的背後有一位明禮懂事的妻子李依依。同樣為90後的李依依是一名企業出納,為了支持丈夫執行任務,她毅然決定推遲婚禮,獨自一人扛下了向親朋好友解釋、裝修房子的諸多瑣事。每當面臨大家與小家的抉擇時,李依依總是默默做好支持。


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因執行任務,李洋沒能來到訪談現場,李依依作為代表,和主持人聊了聊小家庭的故事。正如主持人所說,整個社會的安寧,需要有一些人去付出的,李洋就是這樣一些人。李依依回憶最長一次找不著李洋是3個多月時間。“還有一次,他外公去世,大家都聯繫不上他,當時我們還在談對象,他媽媽給我打了個電話,讓我代表李洋給家裡的親戚說明一下他工作有特殊情況。”


“我只想對他說,讓他放心,雖然我們身上的責任都很重,但是我重不過他。他為大家站崗放哨,我為他守護好我們的小家。”妻子李依依現場表白道。


這4戶家庭是浦東百萬家庭的一個縮影,伴隨著浦東改革開放一路走來,家庭夢已融入浦東夢、融入中國夢,越來越多的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已經成為助推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進程中的一道靚麗風景、一支重要力量。

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30年砥礪奮進

30年春風化雨

站在新的起點上

浦東的“百萬家庭文明行”

已拉開序幕

根植家庭、輻射社會

持續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

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

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攝影:黃日閱

視頻:沈春琛

編輯:王雨濛


從小家庭看大變化,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