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蠅效應"說開來


1860年,林肯在大選中獲勝,當選美國曆史上第16任總統。

一次,林肯的一位銀行家朋友巴恩建議林肯不要讓參議員薩蒙*蔡思進入內閣,“因為蔡思認為自己比你偉大”,巴恩如是說。林肯則說:“我要將自認為比我偉大的人都收入我的內閣”。

事實上,蔡思是個很狂妄的人,當然也是個很有才能的人。林肯很器重他,任命他為財政部長,然而蔡思很不買賬,因為他本是和林肯一同衝擊“白宮”的人,如今只能退而求其次,想當國務卿吧,林肯卻用了西華德,他只好屈居第三。因為心有不甘,他總是上躥下跳的謀求“大位”。

林肯向好友解釋任用蔡恩的理由:“有一次我和弟弟肯塔基在老家的一個農場犁玉米地,那匹犁地的馬很懶,可是有時它卻跑得很快,到了地頭上我才發現有一隻馬蠅叮在它的身上,我打掉了馬蠅,我的弟弟卻告訴我,正是這隻馬蠅的叮咬,才使得這匹馬跑起來的。”林肯很有深意的說:“如果現在有隻叫‘總統欲’的馬蠅正叮著蔡恩先生,那麼只要它能使蔡恩先生領導的那個部不停的跑,我就不想打落它”。

人們將此理論稱之為“馬蠅效應”。

我國有句俗語“寧使龍,不使熊”,是說領導者在選擇下屬時,要選擇有能力卻不是很馴服的人,而不選擇那些對你俯首帖耳卻沒有任何工作能力的人。

平庸無能者通常表現為對領導的俯首聽命,但源於骨子裡的那份平庸,很難對你的工作、事業有所補益。相反的,也是因為那種無能,又常常生髮出眾多的嫉妒和陰謀,憑藉著領導的信任甚至是專寵,在背後搞小動作乃至於無中生有、搬弄是非,最終使得那些專注於事業,在工作中有能力、勇氣、幹勁的人人人自危、無暇工作,以至於影響了工作進程,阻礙了事業的發展。我們姑且將其稱為“熊”才大略。

至於說“龍”,為了展示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會不斷追求、不斷超越,就這不斷追求和超越中完善自我。工作中他們心無旁騖,與人交往也總是心不設防,因此一旦遭遇險惡,往往是毀滅性的;不過,他們也很容易成為草根們前行的旗幟和榜樣,草根們會為他們的成功而喜悅,也會為他們的不公遭遇而群情激昂。

就我們所熟知的學校工作而言,一名教師從最基本的教學和班級管理做起,在實際工作中逐漸展露才能,被任用為中層領導,由於各方面發展的條件均非常適宜,他的發展勢頭可能會一路飆升,由此就很有可能讓某些領導者感到自己的位子受到了威脅,最關鍵的是這樣的人往往是不能對領導言聽計從的。這時候的領導該如何與之相處,堪稱是一門學問啊!

一者極力打壓,冷處理。就是俗話說的“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不給他施展才華的機會。他的能力被限制的死死的,一筆無形的智力財富被束之高閣,久而久之,就勢必會成為一文不名的廢棄物,實在是暴殄天物。更何況,領導對待他的方式方法還必然會讓周圍的人們感到寒心,誰還會心甘情願的為你付出哪!

再就是請你開路。當這樣的人可能會威脅到領導時,最簡潔的辦法就是找個什麼藉口,將其調離本單位,領導以此求得“眼不見,心不煩”。如此做法,只能使他永遠失去一員在許多方面完全可以獨當一面的勇將,同樣也會讓其他人因之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實在是得不償失之舉。

當然還有三,領導者為其創設充分的施展才華的機會,使其在工作中能夠展望自己美好的發展前景,就如林肯對待蔡恩那樣,利用“馬蠅效應”將那些有能力、有才幹,但平時表現並不是很服帖的教師收歸旗下,給他們種下“慾望蠱”,讓他們的才能在追求人生美好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施展。這既是領導之幸,也是教師之幸,更是事業之幸!

說的是學校管理,不僅限於學校管理。“馬蠅效應”能讓人想到很多人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