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磚(成語)


科舉沿襲歷千年,八股取士成大觀。

莘莘學子囚窗內,兀兀窮年陷書譚。

不求文章名天下,只盼文章中考官。

考官好惡定成敗,舉子策論系輊軒。

名落孫山“撞太歲”,金榜高中“敲門磚”。

磚頭敲開名與利,太歲撞走吃與穿。

推而廣之可借用,求取功名耍手段。

菸酒金錢配美色,糖衣表下是炮彈。

宋·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五:“一日, 衝元自窗外往來, 東坡問:‘何為?’ 衝元曰:‘綏來。’ 東坡 曰:‘可謂奉大福以來綏。’蓋衝元登科時賦句也。 衝元曰:‘敲門瓦礫,公尚記憶耶!’”明·田藝蘅 《留青日札·非文事》:“又如《錦囊集》一書……抄錄七篇,偶湊便可命中,子孫秘藏以為世寶。其未得第也,則名之曰‘撞太歲’,其既得第也,則號之曰‘敲門磚’。” 清·俞樾 《茶香室叢鈔·焚時文》:“今人以時文為敲門甎, 宋 人已如此矣。” 魯迅 《準風月談·吃教》:“ 清 朝人稱八股為‘敲門磚’,因為得到功名,就如打開了門,磚即無用。”

比喻士人藉以獵取功名的工具,一達目的,即可拋棄。現也比喻謀求名利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