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週日晚上表示,政府將出臺史無前例的108萬億日元的緊急經濟對策。


你看,新冠疫情一來,天上的餡餅都嘩啦啦地開始向各國政府頭上掉,最大的餡餅先砸到了特朗普政府頭上,現在又砸到了安倍政府這裡。

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108萬億日元是個什麼概念呢?

摺合人民幣大約是7萬億元,摺合美元大約是1萬億元。


有人說了,這沒啥啊,人家美國還出臺了2.2萬億美元的刺激政策呢!

——問題在於,日本的經濟規模連美國的1/4都不到啊!

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這些錢,當然不可能是天上掉餡餅或大風颳來的。鑑於日本和美國一樣,政府也是連續多年都入不敷出,唯一的途徑,就是政府借債,然後,更大的問題在於——日本政府債務比美國嚴重多了,政府債務/GDP高達240%,已經很多年都高居世界第一了。


在政府債務顯然不可持續的情況下,日本還是堅持推出如此龐大的刺激計劃,這說明,日本政府已經根本不將政府債務視作一個問題,而是將其視為一種解決途徑。


這種“解決途徑”,就是近年來被全球主流經濟學界視作離經叛道的MMT(現代貨幣理論)


如果用學術或者專業的話來說,MMT理論顯得略微複雜。有興趣詳細瞭解這一理論的人,可以參見我的“MMT,一個足以毀滅當代金融市場的理論!

”一文。而我在這篇文章中明確提到, MMT在邏輯推演上並沒有什麼問題:

世界主要經濟體在遇到政府債務危機的時候,一定會對MMT在現實中的應用躍躍欲試,MMT必將登上世界舞臺。


沒想到,新冠疫情的傳播,讓MMT如此快地登上大國經濟政策的舞臺。

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簡單來說,MMT認為,金錢不是傳統經濟學中認為的特殊商品,而是某種社會秩序之下,權力部門所規定的眾人交換需求的媒介,說白了就是個“法律的衍生物”,金錢的價值來自於國家徵收稅收的權力,金錢不過是國家權力的一種代表。


國家可以要求用某種東西來支付稅款、費用、許可及其他服務。它可以是金銀、紙幣、糧食、菸葉、鹽塊、動物皮毛乃至其他的任何東西,只要有國家權力承認就行——這就是貨幣。從這個意義上出發,現代西方國家的信用貨幣體系,政府借債發行債券讓公眾購買,然後央行又通過收購公眾的債券來發行貨幣,這顯然是脫褲子放屁的掩人耳目之舉。


作為現代的、有理想、有追求的政府,為了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除了自願性的失業之外,應該徹底消除失業現象,現代社會對失業率的統計,恰恰說明政府沒有充分利用一個社會的人力資源。只要能夠促進就業,政府花出去的錢越多,這個社會創造的財富就越多,需要錢的時候,政府直接印刷就行(央行和財政部應該合併),根本不用去考慮什麼財政赤字,更不必發行還需要支付利息的國債(這簡直太荒謬了)……


至於政府自主印鈔可能引發通貨膨脹的問題,MMT認為,只有政府購買超過整個社會產出一半以上的時候,才會產生通貨膨脹壓力。政府可以將貨幣的價值與公共部門基本工資(BPSW, the basic public sector wage)掛鉤,以此決定增加或減少貨幣發行。


所謂BPSW,是指那些在私營部門找不到工作的失業者,都可以到政府公共部門這裡從事基本的、不需要特別技能的工作,並獲取政府最低工資,來多少人要多少人,保證人人有工作,這被稱為“最後僱主方案(ELR,employer of last resort)。


以上,就是現代貨幣理論的主要內容。


對照MMT,我們來看日本貨幣、通貨膨脹、國債和就業情況。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前,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曾長期保持穩定(這意味著日本的基礎貨幣供應保持穩定),但是——

自1999年起,日本開始實施零利率政策;

從2001年起,日本開始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

從2013年起,日本開始實施量化質化寬鬆(QQE)政策並延續至今。


這一切想著法子、變著主意印鈔的政策,基本都是由日本政府主導,這也讓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飛速擴張,從1997年的58萬億日元增長到目前的585萬億日元。換句話說,就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之下,過去20多年日本的印鈔量擴大了10倍!

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最令人驚奇的是,在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此巨大規模的印鈔,並沒有造成日本的通貨膨脹,從1995年迄今1/4個世紀的時間裡,日本通貨膨脹率長期處於2%以下,甚至有相當長時間裡陷入負值(見下圖)。

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作為主要的發達國家之一,日本的貨幣是用國債做抵押而印刷。但由於日本長期以來實施0利率和負利率政策,國債收益率處於極低水平,其2016年迄今更是基本都在0附近,或者是負值,或者聊勝於無(見下圖)。

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這也意味著,日本政府給國債所支付利息極少,如果不考慮日本依然裝模作樣地把財政部和央行分開的話,這就是MMT中的政府直接印鈔。


從失業率上來看,日本也是主要發達經濟體裡最低水平,特別是近些年來,日本的工作職位申請比(Jobs To Applications Ratio)持續處於高位,一度達到1.6這樣的高值。這意味著,如果不考慮自願失業和職位不匹配現象,每位申請者都有1.6個工作職位。


基本可以說,日本現在處於充分就業狀態(見下圖)。

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這種情況,同樣與MMT中所強調的“消除非自願性失業”的原則基本相符。


在過去20年的經濟政策已經非常接近MMT的基礎上,日本政府這次祭出了108萬億元的刺激計劃,說明日本政府根本沒有把高得離譜的政府債務當回事,也從來沒有考慮償還這些債務,而是將這些債務(國債)轉個手抵押給日本央行,將其作為“貨幣”來使用。

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通過天量的、基本沒有利息的國債,日本實現了貨幣數量完全由政府操縱,而且日本也基本實現了充分就業,也沒有通貨膨脹的問題,這顯然是MMT的成功運用。


我個人建議是:

日本乾脆做個先行者,將央行和財政部合併,公開宣稱自己現在的貨幣政策就是MMT,這也算給其他國家帶個頭,也方便諸如美國、英國、法國之類的國家名正言順地實施這種政策,賴掉所有債務。


有人可能會說,這種讓政府完全掌控印鈔的MMT——

難道真的可以持續下去麼?

難道最終不會引發通貨膨脹問題麼?

難道你沒有看到,日本的108萬億元方案一出,國際黃金價格立即暴漲麼?


該怎麼回答你呢?

在我看來,MMT是在承認私有制經濟的基礎上,最接近社會主義的一種經濟理論。

MMT認為,政府才是市場經濟的決定力量。它承認私有財產,但認為財產計價(貨幣價值)應該由政府決定;它不認為政府應該對社會生產過程負責,但卻把政府定位在消除失業、讓社會財富最大化,它似乎也沒有考慮過,如果政府可以完全操縱貨幣價值,其實,這和100%的國有經濟並沒有什麼區別……


當然,這些都還算不上問題,MMT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政府當成公正客觀中立永遠為人民服務的上帝,任何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也都是絲毫不會摻雜自身利益的聖人……


有鑑於此,我對MMT的終極結果,一點兒都不看好。


忘了是哪個經濟學家說過一句話:

凡邏輯上不能持續的東西,最終一定會崩潰!

但我也想了,人家更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說了:

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既然如此,面對百年未遇的疫情,人家日本實施MMT又有什麼可指責的呢?說不定,人家日本政府就是無比客觀中立公正,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人就是清心寡慾的聖人呢!

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除了MMT應用之外,鑑於108萬億日元的刺激方案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補貼給人民,連失業的陪酒女也不錯過,這可謂是雨露均霑。不管日本這次針對居民的補貼,是類似於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方式,或者是和香港、澳門、新加坡每年直接發放現金的方式,這都是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的一種變體。


如果最終確定,這108萬億日元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對日本普通居民的補貼,除了應用MMT之外,還意味著日本政府在有意識地實施UBI政策。


老實說,如果各國政府在“發錢”中真的能夠做到相對公平,我倒是贊同UBI的——從2000年迄今,不管是QE還是QQE,日本央行所額外印刷的萬億美元級別的資金,要麼補貼給了那些其實已經資不抵債的金融機構(大銀行和大財團),要麼直接買入股市ETF,補貼給日本股市的投資者,唯獨沒有給日本普通民眾……


這一次,連陪酒女都能夠得到補貼的做法,恰恰是對以往那種“只給富人印錢”做法的糾正,這有可能大幅度降低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


為了對比UBI印鈔和QE印鈔的區別,我在2018年曾打過一個簡單的比方:

社會上有兩個群體,1個富人和100個普通人,富人擁有100萬元財富,而普通人平均每人擁有1萬元的財富,全社會總的財富為200萬元;

傳統的央行印鈔,是直接新印出100萬元貨幣送給富人們(大財團、金融機構和大企業),社會總信用變為300萬元,然後指望富人們的投資和生產活動(企業生產),將其中20萬元(或更少)轉移到普通人那裡,這當然不可避免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原本100倍的貧富差距,一下子就被擴大到150倍。

UBI這樣的方式,央行同樣增加100萬元的信用,但它被平均分配給101個人,普通人的信用和財富增加到2萬元,富人增加到101萬元,這樣一來,貧富差距由原來的100倍,降低到了50倍。

刺激人的108萬億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