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得寸進尺,退避三舍

得寸進尺是講: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心理學認為,人的每個意志行動都有行動的最初目標,在許多場合下,由於人的動機是複雜的,人常常面臨各種不同目標的比較、權衡和選擇,在相同情況下,那些簡單容易的目標容易讓人接受。


對得寸進尺,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是講:指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對得寸進尺,退避三舍


這兩個意思完全相反,但有時候對得寸進尺的人或事,你不退行嗎。

18年的時侯,我經朋友介紹,來到這家4S店做了一名庫管,當時寶寶剛上幼兒園,有了空閒期,就答應了朋友(朋友在裡面是個小領導)。


和我一起工作的有位姓吳的女經理,也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從我去上班的頭一天起,她就不陰不陽的,你是趙經理介紹來的呀,趙經理可是老總跟前的紅人。

我這個人吧,大大咧咧的,也沒多想,就是笑了笑。


就這樣幹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個吳經理,脾氣好怪,好的時候怎麼都行,不好的時候怎麼都不行,沒有人能琢磨透她。我有時真的都快崩潰了,我跟朋友說我不想幹了,我不想受她份閒氣。朋友說,人家有後臺,你在忍忍吧。就這樣,就這麼直幹著,我的原則是,我把我的活幹好,你的脾氣與我無關。(後來聽說在婆婆家讓人家欺負的一聲都不敢吭)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她開始把她的活給我推,該我乾的,不該乾的,全交給我幹,她屁股一擰就串門去了,我剛開始以為他有別的事。有一次行政找我有點事,我勿勿跑到行政,路過信息部的時候,聽到他在和別人高談闊論,幹什麼幹,就那點工資,讓別人幹去。我忍了又忍沒衝進去。


這一次我反到下決心了,來呀,我陪你玩。再給我活,我也不說不幹,放著,等領導要的時候傻眼了,氣的要把我撕了一樣。我一當時抱的想法就是,大不了老孃不幹了。


又到發工資的時候了,我一看了一眼短信,苦笑了一下,就這點工資,我還不如在家待著呢,還省車費了。一會同事小張跑來說,王玲,快吳玉在行政那鬧呢,說是給她的工貨發少了,給你發多了。


我一的火騰的一個就起來了,欺負人沒完了。我來到行政辦公室,看見她跟個潑婦一樣,說把她的工資給分給我了。我轉身到財務把我的工資條拿來,摔到她眼前,我就出去了,我不會吵架,也不想吵架,我不想和這種沒有腦子,沒有素質的人說一句話。我和朋友說了一聲,我先回了,明天我來辦辭職手續。


第二天,我來公司辦手續,行政的說,是這幾個月財務把她的工資算錯了,可她卻以為給我了,公司也知道這事了,下月給她補上,你繼續幹吧。我謝絕了公司的挽留,也對朋友說了聲抱歉。


就在前幾天,遇見了朋友,朋友說,我走沒多久,她老婆婆摔了一跤,胯骨骨折,她老公硬讓她把工作辭了,回家照顧老婆婆了。

我承認我退讓了,有時候,真的沒必要去跟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他們自以為是的想法我不懂,也不想懂。

但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以後的工作和相處的過程中,絕對不會再他們得“一寸”。這也是我步入社會給我上的第一課。

晉文公“退避三舍”,讓出了誠信,讓出了氣概。


對得寸進尺,退避三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