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死和什麼有關?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

月語拂心


(一)從因果論來說,黛玉的死是宿命!她來就是為了還淚,淚盡人亡,是上輩子便註定了的結局!

(二)從現實來看,黛玉的命薄是一方面原因:五六歲沒了母親;十來歲沒了父親;兄弟姊妹直近親屬,沒有一個;唯一的依賴,便是年邁的外祖母與沒事忙的寶玉!

若是像湘雲那般,“襁褓之間父母違”,倒也罷了。從沒有享受過父寵母愛,也不會念念回憶時時感懷。從林家的掌上明珠萬千寵愛,到賈府的寄人籬下孤苦無依。若還能每日從心裡笑到臉上,那真就是見了鬼了!

六七歲開始寄人籬牆下,雖有賈母護著,但賈府裡“上上下下,俱是一顆富貴心,兩隻體面眼”的,每日裡的委屈,可想而知的!

(三)林家的衰亡,直接影響了黛玉的婚姻,和日後的倚靠。現在沒有孃家的女子還得多受幾分委屈呢,何況那會兒!這一點紫娟看得說的極明白,所以才極力攛掇她和寶玉:至少知根知底,他不會欺負她!

但寶玉不會,還有王夫人啊!況且,這婚姻並不是像紫娟想的那般,找老太太就能“做定了大事”!

客觀條件註定,黛玉的未來,一片黑暗。星子的微光都不可見!

主要還是黛玉的身體,“從會吃飲食便吃藥”。這從寶玉訴衷腸時,黛玉便對自己的病體心下明瞭了。賈府昌盛時,還能吃藥,一旦經濟危機,黛玉的病必無力壓制!這是從孃胎裡帶來的,從前生便帶來的,無可奈何!

更主要的是:這連星光都沒有的未來,黛玉心裡門清,只看寶玉在湘雲襲人面前維護後,黛玉那一番悲喜交加的心事罷。這丫頭太聰慧了!慧極必傷!“聰明忒過,則不如意事常有”?

(三)黛玉之死,是曹公的慈悲!賈府敗亡眾人入獄,“圍破氈咽酸蒓”靠襲人供養……這樣的苦難,作者不肯再讓她承受了!

所以,安排她乾乾淨淨花一般離去,是作者的深情!也是對讀者的慈悲!

賈府敗亡後,黛玉可能的遭遇會是什麼,我們能想象嗎?曹公不願不能不忍不敢想。現實中她渴望,但寶玉給不了的“香丘”清淨地兒,曹公在太虛幻境裡給找著了。所以才讓她早早回去了吧


悠然廬


黛玉聽見雪雁和紫鵑說,寶玉說親了,是侍書告訴我的,又叮嚀千萬不可露風說出來,其實黛玉雖然裝睡她還是聽見的,這是對黛玉的第一次打擊,後來薛寶釵知道王夫人決定選她為兒媳後,寄給黛玉的,在賦中,一方面寫出了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秋風酸","霜葉幹","寒氣侵","玉漏沉"的衰敗景象,盡抒自己面對家庭日趨敗亡"我心咻咻","憂心炳炳"的哀愁另一方面對黛玉表示"友誼"把黛玉引為"知音,實際上是配合賈母對黛玉進行欺騙,表現了薛寶釵的奸詐和虛偽,而黛玉回覆寶釵的琴曲(四章)她從寶釵的"感遭家之不造兮"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可是黛玉已經預感到自己和寶玉的愛情要破滅,一生的希望要成泡影"思古人兮俾無尤",實際上是氣憤的活,最後一章,發出了人生如塵的感嘆,相信命定的姻緣這是痛苦淒涼心情的自然流露,這是黛玉受到第二次的打擊,

最後又聽傻大姐的一番話這次是第三次致命的打擊,終於病倒了,通過這三次的打擊,這就是和黛死有很大的關係。


秋閣一憑欄


我們說一個人的生命,與他的生活態度,有直接關係的。

林黛玉的生活態度怎樣呢?

1. 看到的是傷感。

他看到落花以後,寫有《葬花吟》。

想到自己以後也會像落花一樣香消玉殞,從而感傷自己。他沒有看到生命的循環,生活的積極的那一面。而後他寫的《秋窗風雨夕》《桃花行》亦如此。這些應該是他面對生活的一個心靈寫照。如此面對生活要想長壽,也難了。

有人說 : 李賀年輕早逝,就是因為他多寫鬼的詩。說他因為總接近鬼,因此最後也就死而成鬼。似乎還有能量醫學的道理。不管怎麼說,李賀確實沒有少寫鬼的詩,李賀也確實年輕早逝了。

2. 比較的是不足。

他孤獨於自己無父無母,而又羨慕於有父有母者。他認薛姨媽為乾媽,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羨慕而才認得這個乾媽。

其實在那個時代無父或無母,或者同時無父無母的孩子還是不少的。和林黛玉最有比照的無父無母者就是史湘雲。而史湘雲有一個積極的生活態度,她沒有痛苦於自己無父無母,也沒有痛苦於家庭給他帶來的勞累。他曾對林黛玉說,我就沒有你那麼心窄。這應該是史湘雲的生活態度了,而“心窄”又恰是林黛玉的生活態度。

我們說林黛玉能夠在賈府那樣的任性,其實就是因為她有一個對她而言非常優越的環境,特別是賈母對她的保護,可如此的優越環境林黛玉卻視而不見。

3. 生活的是純粹。

寶玉從大觀園回來,黛玉認為他把自己贈給他的香袋也送人了,於是向他發起脾氣來。

寶玉也曾把北靜王水溶贈給他的瘠零串兒,轉贈給黛玉,黛玉說 : 哪個臭男人用的,我可不要。

黛玉,就是這樣一個生活上要求純粹的人。

一個人應該有一種樂觀、包容的精神,如史湘雲;能夠把自己認為不幸的過去,早早遺忘不再糾纏,如香菱。這樣也使你的青春充滿朝氣與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