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鍾南山作為在03年非典期間表現突出的人物,又一次重任在肩,成為了全國人民最信任的人。疫情發展至今,全國新增確診病例已經明顯下降,有些省份確診人員已經全部康復。

那麼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鍾南山院士是如何與疫情鬥爭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足跡。

1月18日

鍾南山的名字進入全國人民的視野。在這一天,他臨危受命,肩負起了抗擊武漢肺炎的重擔,趕赴武漢再戰防疫最前線。由於是臨時任命,從廣州搶救完病例,他便立即趕往武漢,春運期間高鐵票緊張,臨時上車的他被安頓在餐車一角。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1月19日

在武漢完成了初步調查後,他馬不停蹄,又從武漢奔赴北京,開完會後,已經是凌晨兩點。

1月20日

鍾南山又接受媒體採訪,並且向全國人民呼籲,這一段時間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武漢的居民沒有特殊情況也不要出城,這也從一個專家的角度確立了原則上不出不進武漢的措施。1月20日晚,鍾南山接受《新聞1+1》白巖松連線採訪,確定人傳人現象,又展現了他敢講真話,心懷公正與良知,一心救人的醫者仁心。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1月21日

在北京短暫停留後,鍾南山又顧不上休息,1月21日,鍾南山便已回到廣東,並參加廣東省首場疫情發佈會,在這場會議上,他鑑於03年非典教訓與經驗,提醒全國醫務工作者與各級政府應當密切關注超級傳播者的相關問題。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1月24日

國家成立疫情應急科研攻關組,鍾南山任疫情應急科研攻關組長,此後鍾南山便全身心投入到奮戰疫情的工作當中,當日雖然是中國的傳統除夕,但他仍然仍堅守抗疫一線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1月28日,鍾南山接受新華社採訪,在這場時間不長的訪談中,他稱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鍾南山含淚為武漢加油,這一幕也刷爆朋友圈,一時間全國人民為之動容。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1月30日

鍾南山會見"病毒獵手"利普金教授,商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策略。早在03年非典時期,利普金教授便應邀來北京,協助中國抗擊SARS並指導相關研究,並將攜帶的1萬個檢測試劑盒贈與當時醫療物資嚴重缺乏的中國。此後利普金教授還與中科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在建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廣州生物醫藥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發現聯合實驗室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感謝他的貢獻,2016年中國政府還為其頒發了2015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1月30日晚,鍾南山院士在搭車回廣州的途中,接受了北京衛視主持人的採訪, 雖然問的都是一些關於疫情以及防控方面的問題,但女記者的態度卻引發不少爭議。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2月1日

全國各省市都開始開展了對湖北省的對口支援工作,鍾南山所在的團隊也有成員在此次援鄂行動之中,並擔負起了危重症病人的收治工作,鍾南山特地為廣州馳援武漢醫療隊送行。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在此之後,為了增加對病毒的瞭解,更加有效地救治病人,鍾南山帶領團隊開始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工作。

2月2日

鍾南山再次接受新華社採訪表示,要對2019-nCoV肺炎疫情有科學的認識,進行科學有效的防控,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2月3日

鍾南山團隊捐贈的100臺製氧機已順利抵達武漢漢口醫院,這批100臺製氧機是通過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捐贈給武漢漢口醫院的。鍾南山院士在得知支援一線的急需醫療物資以最快的速度被送達武漢漢口醫院後,還專門題字對快遞公司表達了謝意。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2月5日

鍾南山院士團隊專家、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團隊聯合廣州海關首次從廣州本地被感染的病例樣本中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毒株,為進一步開展疫苗和藥物研究打下基礎。

2月7日

下午,鍾南山院士在參加完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的會議後,總檯央視記者針對目前大家關心的問題,包括疫情趨勢、藥物研發試驗、一線醫護工作者如何做好防護等,對鍾南山進行了採訪。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2月9日

鍾南山團隊2月9日發表論文,在這篇論文中,他們通過大量臨床案例描述了這些病例的臨床特徵,但是此篇論文被某公眾號斷章取義,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爭論。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2月10日

鍾南山團隊再次發表研究論文,發現半數患者不發燒,潛伏期最長達24天,這也再一次刷新了公眾對病毒的認知。

2月11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廣州接受路透社專訪,全程用英文交流。他估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在本月中下旬出現峰值。採訪中,鍾南山被問及李文亮醫生去世的問題,他表示,"大部分人都認為他是中國的英雄"。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在11日下午,廣東醫療隊武漢前方ICU團隊與後方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遠程視頻會診,鍾南山全程參加。鍾南山認為疫情峰值應在2月中下旬,但拐點未能預測。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2月13日

在短短不到兩週時間內,2月13日,鍾南山團隊宣佈確診病例糞便中分離出活病毒,這也確實了之前關於病毒可能通過糞—口傳播的可能性。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2月14日

鍾南山指導研發快檢試劑盒在實驗室和臨床完成初步評價,採一滴血15分鐘內即可出結果,極大地提高了檢驗速度,能夠有效突破現有檢測技術對人員、場所的限制,縮短檢測用時,實現疑似患者的快速診斷和密切接觸人群的現場篩查,推動了診斷篩查的前移下移。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2月15日

由科技部、藥監局等主要單位共同在北京組織召開了視頻專家會,組長由鍾南山擔任,經過臨床研究專家參與專家論證,共同研判磷酸氯喹對於新冠肺炎的療效。

2月16日

鍾南山指導研發的快速試劑盒研發成功,此外由康復者捐獻的血漿製品療效見好。

2月17日

鍾南山與在漢廣東治療團隊再次遠程會診,稱我國採取的干預措施已初見成果,這也是鍾南山第一次如釋重負,但他也同時提醒峰值並不是拐點到來的信號。

2月18日

鍾南山參加廣東省疫情防控例行新聞發佈會,並就此前所提及的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回覆。鍾南山院士表示,就目前全國的情況來看,疫情有下降趨勢,但是武漢仍是關鍵,武漢現在看來並沒有停止人傳人。他還表示現在急需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正常人和被感染患者要分開,二是普通感冒患者和新冠肺炎感染者要分開,只要做好這兩點,效率就會提高。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2月19日

鍾南山團隊在患者尿液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這也是對病毒傳播途徑認識的另一大突破,在此鍾南山也提醒公眾要更加重視個人和家庭的清潔,如便後洗手,注意下水道通暢,馬桶沖水時蓋蓋,以避免可能的傳播。

2月21日

雲南省與廣東省應對疫情工作小組遠程會議,鍾南山及其團隊通過遠程醫療診治系統,對雲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治療進行指導。

1月18日—2月24日,鍾南山院士的抗疫足跡

2月23日

下午,鍾南山院士與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荊州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機構,首次以遠程會診的形式,討論“戰法”。在會上,鍾南山院士首先向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員送上問候,他說,從目前數據來看湖北疫情已經開始有轉機,新增病例數絕對值是下降的。廣東支援醫療隊到荊州以後,對當地防治疫情工作起到很好作用。接下來要做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危重病人上。

2月24日

下午,鍾南山再次連線廣東支援湖北醫療隊:出院患者重新感染只是小概率事件。

結束語

我們可以看到,從1月18號開始到現在,鍾南山院士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戰鬥中,他主動要求承擔廣東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較早確立了廣東的病源,成為抗擊SARS的領軍人物;他以實事求是的精神,主動向國外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介紹中國政府所採取的正確措施,挽救了中國的聲譽。

這次,84歲高齡的他,又一次擋在了全國人民的前面,許多父母家長,在新聞上看過鍾南山的名字都會鬆了一口氣,“我們有希望了”。《人民日報》這樣評價:

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為無雙國士鍾南山院士點贊!請留下你的祝福,也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