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王子流浪到大唐,唐高宗熱情接待,開創歷史外交新紀元

一千多年前,中亞大陸上有這麼一群人,在遭遇家園面臨滅頂之災時,他們也選擇了流浪,但他們的目的地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大唐。多年後這支流浪隊伍的首領出現在了陝西乾陵,他是一位身份顯赫的外國友人,名字叫卑路斯,是波斯帝國的王子。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波斯王子“流浪大唐”的故事。

波斯帝國,大家現在通過身邊的各種元素還能感受到影響,比如“波斯貓”“波斯地毯”“波斯香料”等等,那麼這個國家也是比較傳奇的。時間大概是在孔子周遊列國的期間吧,也就是公元前6世紀中後期,居魯士大帝建國之後,波斯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國家,後來被亞歷山大滅亡。但是波斯人奇蹟般的又復國了(公元224年薩珊王朝建立)。400百年後,也就是公元651年又亡於阿拉伯帝國,這時恰好是大唐剛剛立國30年。

不過這個民族很頑強,後來到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厲害吧,怪不等人家天天和美國對著幹。

異國王子流浪到大唐,唐高宗熱情接待,開創歷史外交新紀元

但是呢,這個民族一直很親中國,比如薩珊王朝,也就是因為大量吸取東方先進文明後迅速崛起。在今天的伊朗大街上,吃到的肉餅和陝西的肉夾饃,山東捲餅吃法如出一轍。

薩珊王朝時期,世界歷史上發起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從中東地區興起的阿拉伯帝國開啟了擴張之路。要說這個阿拉伯人那是非常英勇善戰啊,雖然在去年世界盃的首戰輸給了俄羅斯,但是穆斯林的戰鬥力那是有目共睹的啊。首先,阿拉伯軍隊和東羅馬帝國開戰,把這位歐洲霸主直接給摁在地上摩擦,隨後又轉戰埃及,成為了繼愷撒之後又一支佔領埃及的外國軍隊。

回頭一看,哎呦,這還有一個小弟弟,也就是二次復國之後的波斯帝國,估計阿拉伯人看著這位小弟非常不爽,於是,波斯帝國又一次退出了歷史舞臺。波斯帝國的末代君王隻身逃到了西突厥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內),他明白自己再想復國那是很困難的,於是,老國王的兒子,也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卑路斯同學懷揣著希望,帶著西突厥可汗頒給自己的護照,跌跌撞撞來到了心中最神往的大唐。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唐朝的外交工作很忙啊,除了和西域諸國以及番邦來往,還得時不時地關注著一批又一批日本留學生的成績。這天,只見那大明宮含元殿內,高宗皇帝和武則天兩口子正在大朝會上與諸大臣們商議國事,下面文武列班而站,有太監稟報宮門外有位薩珊(波斯)王子求見。

異國王子流浪到大唐,唐高宗熱情接待,開創歷史外交新紀元

高宗突然想起幾天前收到大食帝國(阿拉伯帝國)竟然給大唐外交部鴻臚寺發來通緝令,好像要到人就是這個波斯王子,這可憐的孩子已經被人滅國,對於大唐來講,沒有了波斯帝國做緩衝,大唐很快就要直接面對氣勢洶洶的大食了,高宗也覺得是不是應該教訓教訓大食。不一會,一臉沮喪的卑路斯同學已經跪拜在下面。良久,唐高宗終於開口了:

“哎呀,想不到形勢變化這麼快。嗯,既然你國土淪喪,那麼朕就……”

“陛下,冷靜!”

高宗剛要從兜裡準備掏出兵符,手還沒伸出來,就被武則天一把按住了。

“媚娘,你這是何意?”

“陛下,如今我大唐精兵簡政,實在是抽不出多餘軍力了,北軍要防範突厥,南軍還要監視吐蕃,這幾年,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都是在自給自足,從未向朝廷伸手要過一兵一卒,大唐很大,能夠自求發展已經不易,兵者,國之重器。陛下怎可為這麼一位末路王子而輕易動兵呢?”

唐高宗聽到這裡,猶豫了,手不自覺地把兵符放了回去,站在臺下的卑路斯似乎看明白了皇帝皇后的心思,一時傷心,竟然在朝堂上哭了起來。

“媚娘。你的意思是,把他抓起來交給大食人?”唐高宗看了看阿拉伯帝國的引渡書。

“大食國狼子野心,只怕這次陛下服軟,以後他們會變本加厲!”武則天斬釘截鐵地說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咋整?”唐高宗有些不耐煩了,差點爆了粗口。

異國王子流浪到大唐,唐高宗熱情接待,開創歷史外交新紀元

“陛下不必太過擔心,我大唐兵強馬壯,就算大食來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況且,西突厥汗國(今哈薩克斯坦內)也不會輕易地給他們借道進攻大唐,陛下何不如此……”武則天對著唐高宗咬耳朵,臺下的文武大臣面面相覷,而卑路斯王子還在默默抽泣。

“好!”唐高宗拍案而起,“額,卑路斯同學,別哭別哭,不是朕不幫你,實在是我大唐距離波斯路途遙遠,大軍開拔難免勞民傷財啊,這樣吧,你就先在長安住下,朕封你為安西都護府掛職副使。”

卑路斯聽完翻譯,心中百感交集,已經是喪家之犬的他已經想到了這個結果,能夠被人家收留已經是皇恩浩蕩了,他跪在臺下,用剛學的漢語大聲說道:“謝主隆恩。”

卑路斯就這麼在大唐落腳了,當然了,卑路斯也沒有閒著,他通過學習取得了漢語四六級證書,奏請唐高宗在長安開設了波斯寺,成為了流亡波斯帝國駐大唐帝國的領事館,公元677年,卑路斯在長安去世。今天,我們在乾陵武則天墓前看到的無頭石人(六十一藩臣)中,就有這位“藩臣”,他就是波斯末代王子卑路斯。如果您想知道到底是哪位,還需要您親自去乾陵辨認一番。

異國王子流浪到大唐,唐高宗熱情接待,開創歷史外交新紀元

“流浪大唐”的計劃到此為止就算告一段落了,卑路斯的後半生都是吃著羊肉泡饃度過的,和所有的亡國之君相比,卑路斯算是活的比較體面。卑路斯去世後其子泥涅師承襲“波斯王”稱號,也被封為左威衛將軍,最終也病死在長安。

屬於波斯人的帝國時代過去了,但是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之路並未因此停止當然了,很不幸的是,這次阿拉伯帝國遇見的也是一位雄主,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也是馬背上出身的帝王啊,別看這位帝王后來被奉為“梨園祖師爺”,他上位的時候可是一陣血雨腥風啊,阿拉伯帝國也不瞭解時事政治,就這麼帶著軍隊來了。

李隆基一看,哎呦喂,中亞可是我大唐的勢力範圍啊,你們這些熊孩子想跟我掰掰腕子?得嘞,奉陪!於是,在唐朝天寶年間,阿拉伯帝國與李唐王朝爆發了著名的“怛羅斯戰役”,當然了,雖然大唐是兵強馬壯,但是穆斯林的戰鬥力絕對不是吃素的啊,這場戰爭過後,大唐與阿拉伯重新簽署了貿易協定。唐帝國選擇退出對中亞地區的管理權,但是呢,阿拉伯人也沒落到多少好處,經此一戰,阿拉伯帝國成為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商品輸出國,而火藥和造紙術在歐洲的傳播也因此拉開了帷幕。

據記載,早在高宗時就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大唐保持友好外交關係,高宗死後,有11個國家派使臣前來參加葬禮。武則天為了"張大誇示來世",將六十一賓王像刻石立於乾陵朱雀門兩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