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现在的家长总是很焦虑。事关学习,无论值不值,多少钱必须得花。事关孩子,无论什么事,父母都要管。一旦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10年后的高考,15年后的婚姻,以及20年后的事业……

但是他们不知道,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严厉的教训,

而是平等的交流和身体力行的示范。

丰子恺先生曾画过一组漫画,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他眼中的教育问题,这些漫画放在今天,依然触目惊心!

01

是什么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母亲盼儿速成长,火棍对着肚脐眼,

一口吹成大人样,省去含辛茹苦养!

02

无形手按住头,心不爽眉头皱。

为了成绩优秀,再痛苦也要受!

03

一块模子量大小?

生搬硬套用力塞,哪管孩子哭哇哇!

04

一厢情愿地给予,

但不一定是他们身体所需的和心里想要的。

05

一厢情愿地领路,

但不一定是他们当下想去的和未来想走的。

06

一厢情愿地抬高目标,

但不一定是他们能力企及的和心理承受的。

这组漫画直戳中国教育的怪相和家庭教育的痛点,

那么丰子恺又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先来看看丰子恺的家训:正直为人、认真做事、宽厚待人。

正直为人——是丰氏家教中极为强调的重点。

“先器识,后文艺”,丰子恺一直教导子女要先学做人,才后方可谈学问、艺术。为人要正直、坦率,绝不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

认真做事——丰子恺经常教导子女和后辈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一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是极其偶然的。”所以要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时间。

第二句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因此要努力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怎么来珍惜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呢?那就只有“认真”两字。

宽厚待人——丰子恺待人宽厚、温和,凡亲近、接触过他的人都深有感受。他对子女和学生有时也很严厉,但这种严厉出于深爱和责任,对朋友、同事宽厚,对工人和保姆同样宽厚,待若家人。

有这样的家风影响和家教培养,丰子恺的7个子女,个个都成了有用之材。


还有一个故事,1947年,丰先生50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

年逾五十,齿落发白,家无恒产,人无恒寿,自今日起,与诸儿约法如下:

1.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2.大学毕业后倘能考取官费留学或近于官费之自费留学,父母仍供给其不足之费用,至返日为止。

3.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无代谋之义务。

4.子女独立之后,生活有余而供养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给子女,皆属友谊性质,绝非义务。

5.子女独立之后,以与父母分居为原则。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6.父母双亡后,倘有遗产,除父母遗嘱指定者外,由子女平分受得。

从中这份约法中不难看出,丰子恺给儿女平等的爱,鼓励子女独立,其中不少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

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为儿女安排舒适的生活,让儿女们走自己该走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彻底的真实而纯洁。


人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其实来源于父母对成长的误区。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他们的期待。

如果父母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又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教育,看得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丰子恺在《有趣生活》一书中写过:

我们在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重新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


丰子恺先生认为:大人需要从孩子身上学到一点童心。

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种“趣味”。培养童心,就是涵养趣味。修正他们的对于事物的看法,要处处离去因袭,不守传统,不照习惯,而培养其全新的、纯洁的“人”的心。

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

所以,别让逐渐“失真”的教育成为巨婴摇篮的推手,更别把梦想只放在孩子身上做。

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当我们设身处地的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便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