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發生饑荒,人們為何不去捕魚打獵?實在是無能為力

文·段宏刚

道家思想看待问题很深远,大思想家老子用《道德经》告诉世人:世间万物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只是万物里边很渺小的一部分,跟自然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会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

万物都是以食物链的方式而存在,食物链底端的物种总是中端和顶端的食物,例如,猪、羊、鸡、鸭、鹅是人类的食物,草料又是它们的食物,它们和人类又是一些猛兽的食物。

当然,人类在现在已经走到了食物链顶端,改变了食物链的一些秩序,但在古代,食物链规则非常牢固,人类在食物链里占不到多少便宜。

古代发生饥荒,人们为何不去捕鱼打猎?实在是无能为力

古代由于科技落后,面对干旱,水灾,雪灾,冰雹灾害,蝗虫灾害等天灾发生时,人力难以改变,一下子会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挑战。

闹饥荒是古代常见的天灾之一,是由于天气异常而导致粮食绝收。造成粮食绝收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是气候干旱和外力灾害共同作用的结果。

古代闹饥荒时,人们为什么不去狩猎和捕鱼,在大自然中索取现成的食物,以便果腹?这个问题就像是一个人长时间跋涉在沙漠中后,他感到口干舌燥,为什么不去喝茶。因为沙漠中连水源都十分匮乏,更不要说喝茶了,即使喝水也是一种奢望。

古代发生饥荒,人们为何不去捕鱼打猎?实在是无能为力

以古代的生产力水平来看,古人并没有现代人想象中那么强大。

在古代闹饥荒的年代,不是人们不去千方百计地搜寻食物吃,而是人们把能想到的法子都想到了,也都用上了,从最初吃野菜再发展到吃一些可以食用的树皮,这些东西被吃完后,再发展到把皮带、皮绳、牛皮鼓鼓面煮着吃。到最后实在没啥吃时,人们又开始吃草籽、吃藤蔓、吃观音土,这些东西吃下去极难消化,会长时间停留在肠胃里,容易撑死人,但人们为了多活一天是一天,已经顾不了那么多,面对饥饿,死亡其实更可怕。

依靠狩猎和捕鱼获得实物,其实人们早已想到,但为什么不能付诸行动?根本原因有以下四个。

古代发生饥荒,人们为何不去捕鱼打猎?实在是无能为力

第一,发生饥荒时,动物和鱼类跟人类一样,都会面对食物匮乏的处境,会导致数量锐减,人们即使去狩猎和捕鱼,收获也不大,所得食物根本不够受灾人群分享。

饥荒大多由干旱引起,会导致一片地方方圆百里之内寸草不生,根本没有多余的草料提供给动物当食物,它们跟人类一样,时刻也要承受着饥饿的煎熬,被饿死只是早晚的事,若人们去狩猎、打鱼,哪来那么多的动物资源。

古代发生饥荒,人们为何不去捕鱼打猎?实在是无能为力

第二,狩猎、捕鱼是一门技术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没有专业的装备和技术,何谈收获。

弓箭和长矛是古代人狩猎的必备工具,一个优秀的弓箭手至少要经过3年的刻苦训练,才能达到百步穿杨的水平,没有经过射箭训练的普通人,能不能拉开弓都存在问题,更不要说射中那些活蹦乱跳的猎物了,难度可想而知。

捕鱼同样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下水前首先要观测天气状况,要依靠经验判断在哪里下网,什么时间再收网,如果没有这些相关方面的经验,根本干不了这个活,还有可能葬身在大风大浪里。

进一步讲,弓箭、长矛、渔网、渔船这些工具价格昂贵,普通人没有那么多钱,根本买不起,若空手去狩猎、捕鱼,根本不现实。

古代发生饥荒,人们为何不去捕鱼打猎?实在是无能为力

第三,在古代,山头与河流基本上属于朝廷的公有财产,山上的特产也归朝廷所有,普通人想上山下水获取生活资料没有权利。

古代实行分封制,朝廷为了管理好各个州县,会把土地划分给一些诸侯大臣和地方大员,让他们自行管理。被赏封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山头、河流、树木、动物等,都属于诸侯大臣的私有资产,只有他们有权利去开发和利用,普通人如果对这些地盘上的物资想入非非,不好意思,你触犯王法了,要兴师问罪。

古代发生饥荒,人们为何不去捕鱼打猎?实在是无能为力

第四,依靠打猎、捕鱼获得食物,效率实在太低下,难以养活那么多人口。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古代那些王孙大臣雅兴升起时,会前呼后拥出动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去围追堵截一只猎物,依靠多人协同作战,方可把猎物收拾掉,可见,打猎需要集体智慧。

跟人类比起来,猎物的智力虽然不够发达,但它们的身体条件进化得要比人类完美得多,其奔跑速度和反应速度,超出人类好多倍。一两个人拿着工具去狩猎,成功率并不高,也并不轻松。

在古代,人类狩猎的成功率大约在15%左右,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狩猎为生,虽然天天狩猎,但是,天天仍然缺乏食物,人口数量根本无法发展、壮大起来。因此,当人类发现依靠耕种可以获得稳定食物来源后,就坚决地告别狩猎为生的原始社会,进入到农耕文明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