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使用公勺公筷成新“食”尚

餐桌上擺放著“使用公勺公筷”的紅色小桌牌,每份菜品裡都有一個公勺或一雙公筷,不僅正常菜如此,就連丁狀、碎末狀、塊狀、條狀的菜品餐盤裡也擺放了公勺公筷,湯羹類盆裡則是大些的湯勺,公勺公筷都順在餐具一側,美觀方便,一目瞭然。近日,記者在河北省秦皇島山海關宇泉酒店看到,倡導使用公勺公筷的海報貼在醒目的位置,每桌開餐的菜品裡都擺放有公勺公筷,使用過程中,顧客們都非常滿意。

3月23日,山海關區多家單位聯合發出了《山海關區關於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議書》,向廣大市民和全區餐飲單位倡導使用公勺公筷。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自倡議書發佈以來,山海關已經有凱鈺酒樓、福臨門飯店、老味中味等很多家餐飲店陸續推廣使用公勺公筷,不僅行動快,勢頭好,而且隨著餐飲業的復甦和發展,這種文明新“食”尚也得到了廣大顧客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在山海關宇泉酒店,記者隨機採訪了正在和朋友用餐的鄭女士,她笑著說:“使用公勺公筷挺好的,很衛生。這次疫情,讓我們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現在飯店可以堂食了,我們幾個朋友聚一聚,看到酒店提倡使用公勺公筷,都很高興,其實使用公勺公筷是一種文明進步。”

鄭女士一邊說話,一邊用公勺給旁邊的朋友夾了一下菜,“給別人夾菜添菜是一種禮貌和體貼的表現,以往我是用對方的筷子為其夾菜,但是筷子再次伸到盤子裡也是一種汙染,現在使用公勺公筷不僅讓對方放心,更讓大家覺得這是餐飲中一種上檔次、有風度的講究。”

從事餐飲業十多年的陳秀英對記者說,“提倡公勺公筷是餐飲意識的進步,對於我們飯店來說,推行公勺公筷無非是在每份菜品裡多添一勺一筷,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且顧客認可這種方式。作為老餐飲人,我們更應該緊跟文明的腳步,滿足顧客的需求。”午餐時間過後,陳秀英不忘囑咐服務員,“公勺公筷一定要注意消毒。”

餐飲行為一小步,社會文明一大步。山海關區文明辦主任王蕊表示:“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利用餐飲業開放堂食這個契機,我們通過倡議使用公勺公筷,促使大家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從而轉變陳舊觀念,踐行文明禮儀,引導文明風尚,提升整體文明素質。”她說,山海關雖為古城,但是文明意識卻能吐故納新,希望提倡使用公勺公筷後,可以為全區文明餐飲吹進一股“食”尚新風。(來源:河北新聞網)

原文地址:http://qhd.hebnews.cn/2020-04/15/content_7801520.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