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為什麼周圍人都去銀行存錢?

一抹陽光綠


疫情期間有錢無法消費,疫情穩定了留家裡的閒錢也往銀行存了,屬於正常現象了


自信的我25267099



作為一名銀行從業人員深有體會,這幾天到銀行的人確實比較多,基本恢復到了疫情之前,有時還超過平時水平。但並非都是存錢,有存有取,然而明顯感覺到儲戶存款意願比以前更加強烈了。梳理一下,有幾個方面原因。

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避免人群聚集引起感染,銀行櫃面業務幾乎停擺,導致業務壓力積壓。就全國各地情況而言,大部分銀行暫停了部分網點營業,或縮減人工櫃檯,同時很多很多儲戶也不願出門辦理業務,除非急需用錢。因此,一些非必要業務統統延遲,比如養老金領取,存款和理財產品到期轉存,掛失補卡,更改信息以及新開戶等等。現在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各地紛紛解封,櫃面業務積累的壓力開始釋放,自然會出現小高峰。


其次,受疫情影響,企業開工面臨各種困難,閒置資金會暫時放銀行。一方面,餐飲娛樂行業遲遲沒有得到開工通知,或開工不足;另一方面開工的企業遭遇訂單減少,乃至於沒有訂單,總體感覺近期生意比較難做,無論生產經營,還是投資理財,於是紛紛持幣觀望等待,這樣資金就會暫時閒置,只能放在銀行裡。

第三,經過此次疫情,人們的儲蓄意識再度回升,高槓杆負債和超前消費意識也許就此而改變。在疫情防控期間,各地等村封路,企業停工停產,居民無法出門謀生,2個多月的停擺,令多少負債的人寢食難安,夜不能寐。原本習慣的每月工資按時給按揭,還信用卡,一下失去了收入來源,還要維持正常的生活,壓力撲面而來,實在難以招架。

儘管各家銀行為配合支持防疫工作,紛紛出臺了延期還款,以及不計個人徵信不良政策,但是欠的賬總是要還的,推的越遲,本息積累越多,壓力就像滾雪球。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會深刻體會到過度負債的危害,以及適當儲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場大疫使人受到震撼,彷彿醍醐灌頂,終於頓悟了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龍門山財經


儲蓄性個人存款一般是中老年人,原因:①傳統節儉思想,聚一點錢,把暫時不用的錢存起來也可爭取一點利息。②防病和養老,這兩項的現狀大家心知肚明,自已要存點錢也可增加一點保障。③家庭觀念,照應兒孫輩,下崗的丶念大學的,還有數不盡的人情份子。

對於企業退休職工來說,每月二、三千元養老金確實可憐巴巴的,假如有點存款也硬是節省下來的。

老輩人說,財主就是裁咀,口吃如火燒,不節省哪有日腳過!?

行政事業退休的最低每月有七、八千養老金收入,財務比較自由。

發達國家保障好,其公民一般不存款,積穀防荒思想淡薄,所以形成消費型社會。

我國各銀行頭寸較緊,為保證現金的流動性,拼命吸儲。況且存貸款的利率差距很大,把低利率存款吸進來,再高利率放出去,銀行賺得多,收益高。

懂金融的人常說,全國存款的老百姓養活了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