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妹(四)

小市民下午扎实忙活了一番,做了一锅花江狗肉。一边做狗肉一边就接到消息,一位同学(老婆的同学,在老婆家乡生活呢)喜提二胎,晚上请客。

请客的米老师和老婆初高中都是同学,那是必须到场打红包的。更何况那么多同学在小县城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出席实在不像话。而偏偏有位平时走得很近的同学就来不了,老爹心脏有毛病在省城住院治疗,还托我转交个红包。

这本来和禾妹没什么关系,不该写到这里来。不过禾妹入读县城的小学,还和她亲姐姐的女儿一个班,又都是农村户口,就很有些关系了。因为帮忙安排学校、班级的大神,就是老婆的同学,今晚肯定会出席晚宴,我们连当面致谢都还没有过呢,只是打了几个电话请帮忙。

这其实也不需要多么大个面子,农村户口原则上不能在县城入学,但禾妹的哥哥县城有房,可以录取,禾妹的"小外外"父母俩当了十余年理发匠,去年刚好买了个门面,也是政策范围内可以录取的。但没个刚刚好在这学校拿教鞭的朋友,即便办成了也得跑断几双腿。很幸运的,我们恰好有这么一位朋友,几个电话也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自己的娃儿上九年级回家晚,老婆又行动不方便,于是我这个同学家属就当了代表,这种事平时多了去,家属也就比同学更同学了。酒杯一端,帮忙的事也就算谢过了,如果关系疏一点,应该还得有条好烟,但同学帮忙可以省略。

席间吹牛打屁,可不怎么分谁谁是局里的领导,谁是社区的干部,谁又是某校的副校长,谁只是小区门口开菜店的。至少在小市民的观点上没什么区别,这可能也是小市民朋友宽的原因吧,平等待人,往往比巴结奉承更能交到朋友。

酒足饭饱,曲终人散,还有同学夫妇陪我散步回家。娘儿俩狗肉并没有消灭多少,配菜倒是吃得差不多了。说实话吃饭店并不觉得多么有滋味,自己弄三五个菜,唤几个好友小酌一番,比吃饭店要痛快多了。

禾妹(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