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融資轉戰國內市場!4月地產債規模井噴 信託融資成本仍在下降……

房企融資從“外熱內冷”轉向“外冷內熱”。

2020年3月中下旬以來,隨著境內債券利率不斷下行、審批發行加速,中資房企紛紛轉戰國內發債融資,4月第一週的融資規模超過200億元。

與此同時,中資地產美元債發行降至冰點。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4月第一週,境外發債僅旭輝控股3.82億美元的美元及港元可轉讓定期貸款融資一單。

在寬鬆的資金環境之下,地產信託額度沒有增加,融資成本則出現一定程度下行。

有信託公司業務負責人表示,“近來地產信託融資成本下降不是因為流動性充裕,而是因為市場形勢不好,房地產企業暫緩拿地和併購項目,新的融資需求下降。”

上述人士認為,2020年房企融資成本兩極分化將更加嚴重,優質企業尋求資金越來越便捷。與之相反,也有部分房企越來越難找機構融資。

信託融資成本稍有下降

某央企背景信託公司團隊負責人向信託百佬匯記者表示,雖然目前流動性充裕,但地產信託額度緊張,公司真正放行的地產項目很少。“總體來說,融資利率有所下行,資質較差的房企還是融資困難。”

上述人士坦承,“前來洽談信託融資的中小房企仍不在少數,儘管各家公司融資成本不一,能走公開發行渠道的項目融資成本普遍在12%以上。”

2019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信託已連續多個季度募集規模下滑。用益信託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房地產類信託募集資金1365.2億元,環比下滑20.86%。

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表示,一方面,2019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信託經歷了多輪窗口指導和調控,目前房地產信託額度依舊是監管的“殺手鐧”;另一方面,受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衝擊,樓市停擺,房地產開發也全面停下來,除了信託公司無法開展相關業務外,房企的融資需求萎縮。

對於後續,喻智認為,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房地產行業復工復產形勢好轉和融資需求增加,二季度房地產類信託業務可能會好轉,但仍受制於監管,不大可能會出現暴增情況。從長期來看,房地產類信託的增長關鍵在於轉型,房地產市場具有穩定且龐大的資金需求,但以開發貸為主的房地產業務模式需要轉變。

美元債從井噴到清淡

根據Wind數據,3月房地產境外債發行規模為403億元,環比增長57%,同比下滑9%。整體來看,一季度境外債發行規模依然保持正增長,達到1947億元,同比增長0.5%。

中信建投證券固收團隊將2020年地產美元債發行氛圍三個階段:1月疫情之前的爆發期;2月疫情爆發之後的真空期;3月全球流動性緊張的共振期。

第一階段:密集發債,成本下移。今年1月以來地產美元債井噴,當月發行量達到172.1億美元,創歷史單月發行新高,相較去年同期107.7億美元大幅增加59.8%。在供需兩旺的背景下,房企普遍拉長期限,且發行票面利率較2019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第二階段:疫情爆發,發行真空。進入2月以來,我國疫情進入爆發期,企業延遲復工,大部分城市交通嚴格管控,整體經濟活動處於停擺階段。2月地產美元債發行量驟降,僅為39.94億美元,同比下滑61.7%。在銷售真空且融資政策仍從嚴的背景下,部分房企選擇發行364天短期美元債進行週轉,融資成本面臨分化。

第三階段:全球共振,估值調整。3月之後,全球疫情爆發,美股數次熔斷,全球主流股票指數跌幅均在20%以上,傳統避險資產黃金、美國中長期國債等也未能倖免,全球流動性緊張加劇。投資者加大售出信用債的力度,低流動性的高收益債券被恐慌拋售,3月以來,中資高收益美元債價格“斷崖式”下跌。

如今,房地產企業的融資主戰場已從海外切回國內。

2020年3月中下旬以來,隨著境內債券利率不斷下行、審批發行加速,多家房企紛紛轉道境內發債,其中4月第一週的融資規模超過200億元。

與此同時,中資地產美元債規模降至冰點。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4月第一週,境外發債僅4月3日旭輝控股3.82億美元的美元及港元可轉讓定期貸款融資一單。

融資成本重回2016?

隨著流動性的一鬆再松,房企發債利率也進入下行通道,甚至創下新低。

信託百佬匯記者梳理房企近期發債數據發現,世茂房地產5年期品種利率3.23%;;華潤置地8億元3年期票據利率2.65%;招商蛇口10億元超短融利率2.2%……

光大證券發佈研究報告指出,預計2020年優質龍頭房企融資成本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3月居民部門信貸明顯改善,按揭投放基本回歸正常水平,首套房貸利率隨LPR環比降5BP,需求側資金面壓力逐步緩解,預計後續購房需求將回歸正常釋放節奏。Q1發債3772億元,為2015年來同期最高水平。一方面來自於全球寬鬆的大環境,另一方面是從‘防風險’角度出發,為行業供給側提供政策支持,平衡疫情對於需求側資金鍊的短期衝擊。3月中旬至今,境內房地產信用利差有所回升,但中高評級整體處於歷史低位,與低評級分化明顯。”

華泰證券在4月6日發佈的報告中指出,目前優質房企融資環境可以比肩2015-2016年,融資集中度提升趨勢強化,優質房企在發債規模、發債成本以及發債期限等方面更佔優勢。

然而,成本優化不是每個房企都能享受的紅利。

某中型信託公司業務負責人稱,2020年房企融資成本兩極分化將更加嚴重,優質企業尋求資金越來越便捷。與之相反,也有部分房企越來越難找機構融資。

一位區域型地產公司內部員工表示,中小房企在融資、拿地、銷售等各個環節均不具備優勢。地方地產政策雖有所鬆動,但公司貸款融資成本仍在高位,且預計長期無法改變。

本文源自信託百佬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