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科學、有效地去臨帖?

知名看淡


臨帖是書法愛好者的必修課,古往今來無人僭越。但說到臨帖的成效,那就因人而異、天差地別了。有的人年紀輕輕就小有成就,有的人終其一生難有建樹。除了勤奮和悟性,關鍵就在怎麼科學、有效的臨帖。

先看看古人怎麼說。

孫過庭書譜:“察之貴精,擬之貴似。”八個字把臨帖的精髓分析的非常透徹。

臨帖之前,先要進行細緻的讀帖,觀察到古人的用筆細節和特點,然後再下筆臨寫。臨寫的時候,儘可能的服從古人,形態上儘可能的相似。

趙孟頫: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寫字要有氣,氣從熟中來。

以上前人的經驗,在後人的書法實踐中被證明確實行之有效。但是,它科學嗎?最起碼在今天看來,不見得!

有人說,古人的書法成就今人無法超越,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評判藝術作品的優劣,標準是什麼,

按照古人的標準,臨帖要察之貴精,擬之貴似;用筆為上;氣從熟中來。

古人能做到,今人做不到。古人可以心無旁騖整天練字,平日的書寫工具就是毛筆。

看看我們每天的生活節奏吧,書寫機會有限,用的是簽字筆,電腦打字,沒有實用價值的毛筆退守在書法愛好者的案頭,除了職業書家,誰能一天寫上三個小時?

我們做不到!

古人的臨帖要求豈止是不科學,簡直是作繭自縛,用網絡語言叫虐狗,

看到當下各網站的書法教學視頻,千篇一律,帶著退休的老年人跟著古人蹣跚學步亦步亦趨。為打發時光,豐富夕陽西下的退休生活,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以為這就是搞書法,傳承藝術,那就是走進了誤區,死衚衕。

退一萬步說話,就是練成了,也就是給電腦字庫增添一種字體,那是書法嗎?

整個一活字印刷!

多樣統一是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

在書法學習中自覺運用形式美的法則,表現漢字的點畫結體、謀篇佈局,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才是書法學習的重要內容。

至於說到書法創作,又是一個誤區裡的偽命題,有哪個傳世的古人書法名作是刻意創作的,是蘭亭序還是祭侄稿?

都是情之所至,一揮而就!

筆法功力不要和古人比,非傻即呆。另避蹊徑不要被漿糊書法矇騙。

科學有效,因人而異。




塵埃洛依


你好 ,我是蘭石學書法,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做為一個書法愛好者,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我們學習書法,首先要接受傳統,借鑑古人。古代大書法家的法帖經過千百年流傳下來,已經經過了時間的檢驗,都是我們學習書法的經典字帖,都需要我們去認真學習,初學書法必須從臨摹開始。

臨摹是兩個意思,所謂的摹其實就是描紅,一般小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寫字,可以從描紅開始,這樣容易人門。我們成年人可以從臨帖開始,臨就是字帖放在前面我們看著字帖來寫。那麼怎麼樣才能科學有效地去臨帖呢?

第一:認真讀帖

拿到一本字帖,不能上來就寫,直接臨習,我們一定要先去讀帖!讀就是看,要認真看。

1.先研究筆法。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真草隸篆也好,顏柳歐趙也罷,用筆只有兩種:方筆圓筆。認真研究你要臨習的這本字帖的用筆哪些是方筆哪些是圓筆,哪些是方筆多哪些字圓筆多。方筆的筆畫是怎麼寫的圓筆的筆畫是怎麼寫的,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做到融會貫通。

2.再研究結構。結構就是結體。研究字帖裡面每個字都是怎麼安排的,獨體字是怎樣安排的,左右結構的字、左中右結構的字、上下兩層的等等都是怎樣安排的。從頭看到尾,逐字逐句都要認真學習,儘量做到胸有成竹。

第二:認真臨帖

經過上面認真的讀帖,基本已經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了,意在筆先,才能開始臨帖。胸有成竹才能事半功倍。

開始臨習的時候可以先通篇臨習一遍,加深一下讀帖的記憶。然後再開始逐字臨習,不能看一筆寫一筆,要做到看一個字寫一個字。初臨還要做到惟妙惟肖,準確無誤,這就是入帖。不能信馬由韁,自由書寫。這個時候就是學習古人的東西,不能有一點自己的東西再裡面。

先入帖才能出帖。自己感覺臨習差不多了,可以開始背臨。再對比找差距再臨習。想學好書法必須能坐下來還要坐得住。

只有做到上面說的兩點:認真讀帖,認真臨帖,

才是科學有效的臨帖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一點點幫助,謝謝!


蘭石讀書習字


讀貼、背貼、臨貼。每天堅持半小時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