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學生,老師合理體罰,只打手,你同意嗎?

農家酒純米酒515


在校學生,老師合理體罰,只打手,你同意嗎?

我不同意。

現在的老師太弱勢了,每次只要出來老師體罰學生的新聞,輿論都會倒向學生,老師往往是受到有關部門處罰的對象。這是教育的一個困境,現在的老師逗不敢管學生了。

對於你這個問題,我不同意。原因如下:

第一、你說的合理體罰,什麼是合理?具體標準又是什麼?這個沒有明確的規定。

而且儘管是合理體罰,它的本質依舊是體罰。體罰是讓學生身體感受到疼痛,跟教育懲戒還是不同的。

人們可以接受教育懲戒,但是不能接受體罰。現在倡導的歸還教師懲戒權,可不是體罰權。

第二、只打手,也存在一個程度輕重的問題。萬一沒有控制住力道,打手也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損傷。

之前發生過,老師拿戒尺打學生的手心,結果打偏了,打到了學生大拇指的骨頭,學生一下子受不了差點跳起來。

所以,打手也有風險,更何況本來就規定不能體罰學生呢?

第三、體罰學生並不是目的,目的是教育好學生,老師還可以有其他很多的方法,不能用這種賭上自己職業生涯的方式。

體罰確實是出效果最快的方式,但是並不是最佳方式,老師要一輩子教書育人,就要在教育上下功夫,用智慧教育學生,而不是隻圖見效快。

結束語:老師的地位確實尷尬,一方面現在學生不好管教,另一方面又戴著沉重的枷鎖,這不能管,那不敢管,現實給老師出了巨大的難題。

可是作為一名老師,你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外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做到問心無愧。


忘憂文史觀


三字經有云: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老師懲戒學生就如同父母長輩教訓不聽話的兒女一樣,掌握好度,替父母管教,無可厚非。


首先,2019年7月,《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將保障教師依法享有教育懲戒權,這裡的“懲戒”不同於懲罰,更不能與“體罰”相提並論,合理打手,說明老師能掌握好分寸,有一定的度,既能提醒“犯事”學生反省注意,也能威懾他人,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其次,在校學生之所以“捱打”,要麼調皮搗蛋,要麼懶惰成性,合理“體罰”,只打掌心,可以從面子上正告學生的違紀表現,這麼多人看著你了,你還不“改邪歸正”,做個表現優異的學生。


最後,我雖不提倡“棍棒教育”,但有些學生確實很難通過說服教育改變,一味地說理,部分同學可能還會認為老師是“懦弱無能”的表現,久而久之,學生的“囂張氣焰”會愈演愈烈。但不管怎樣,老師的“體罰”必須掌握好分寸,其目的是育人,而不是“樹威”,建立自己鮮明地人設,否則會適得其反。


源董說教育


答:老師打自己我無權干涉。打學生我堅決不同意。無論是打那個部位。

其一、現新時代老師沒法提倡舊年代的時尚懲罰法來體罰整治學生的不良行為。人與時俱進了, 舊社會的這套路自然沒法根生地固。不看如今, 只憶往昔。 不變痴呆也難免沒希望。這打學生手的老師不是人民的螺絲釘沒擰緊,就是這蠟燭真是點燃了別人, 燃燒著自己。所謂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基本沒指望了。 除非時間倒流,還可試試。

其二、這些愚昧無知的舉止的的確確也惹不起 。純真無邪的親弟子也許皮肉根本沒傷大礙。擦把鼻涕擰了滴淚,嘻嘻哈哈一走了之。可事後遇上了一些不明情理的熊爸虎媽 ; 老鼠愛大米的姥爺; 你是我的小蘋果的奶奶 ,上崗上線,來個全家總動員。 這下可不是惹不起、躲得起那麼簡單迎刃而解了。

其三、老師完全沒必要魔鬼衝動。一不留神,伸手難辨五指; 眼花一繚亂, 部位錯位、 抑揚不均、沒法頓挫, 正中要害。 失手成千古恨。划不來。吃上官司,背上了這不動產的黑鍋,亡羊補牢也得不償失。最後、溫馨提示:儘管好多善意的家長都異口同聲,貌似發自肺腑之言, 離開校門前總不會忘了說:“老師 你得對我的寶貝嚴格點, 在校你們就是她/他父母, 打罵她/他沒事的啊… ”

美美噠 帥帥噠的老師們! 家長的暖心叮囑咐託沒錯詞 。合情合理可沒合法啊!理論方案提出者是家長,行為動作實施者是老師。涇渭分明可取。不謀而合不可取。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還是家長自己去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