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對今後的經濟是怎麼看的?

歐陽的問候


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正常的經濟運行節奏,對中國的經濟影響顯而易見。不過,多數受訪者認為,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短期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之勢不會發生改變。

  短期衝擊不可避免

  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遭遇不小創傷,尤其是餐飲、住宿、旅遊、娛樂等行業。

  “從1月23日開始,酒店的入住率直線下滑,現在的業務量同比往年春節減少95%以上,相當於跌到了地板上。”在浙江杭州,一家連鎖酒店加盟商周青松告訴半月談記者,受疫情影響,人們都宅在家裡,城市之間的往來客流也大幅減少,酒店業受損嚴重。

  在長三角的江浙滬等地,周青松經營著10多家連鎖品牌酒店,旗下的員工數量超過450名。他說,從事酒店業15年來,這是挑戰最大的一次。

  總部位於安徽的快餐品牌老鄉雞董事長束叢軒對半月談記者說,目前老鄉雞在全國800家門店中,已停業約400家,正在營業的400家門店也基本只做外賣業務,營業額只有平時的三分之一左右。“保守估計老鄉雞在疫情期間的損失有5億元。”

  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說,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三波衝擊:第一波重創旅遊、航空、娛樂、餐飲、酒店等行業,短期損失預計最高可達90%。第二波衝擊零售、批發、物流、房地產等行業,預計短期最高損失可能達30%~60%。第三波影響製造業,主要由延遲復工、銷售滯緩、進出口受阻、勞動力不足、供應鏈斷裂等因素導致。


  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儘管遭遇波折,受訪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對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仍然看好。“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採訪中,這句重要論斷被反覆提及。

  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製造業門類齊全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14億多人口又讓中國成為“世界市場”。這些數據意味著,中國經濟擁有底盤穩、韌性強、潛力大、迴旋餘地大等特點,這些特點不會因為疫情衝擊而改變。

  “保持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和空間依然存在,不會因為突發疫情而發生改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說,全年經濟受到影響的程度,取決於疫情控制的時間點。爭取一季度止損,二、三、四季度迴歸正常軌道的主動性就越大。

  位於杭州市富陽區東洲街道的北支江亞運場館項目現場(2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2月20日,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東洲街道的省重點工程——北支江亞運場館項目全面復工。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正取得積極進展,各地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統計顯示,截至2月16日,浙江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24888家,復工率達56.2%,比前一天提高12.1個百分點。

  同時,各級各地政府密集採取措施,包括減免房租、貼息支持、減稅降費等,也給企業帶來及時雨,增加了企業克服時艱的信心。


投資正能量



受衛安問題的影響,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明顯下滑,美歐日印等主要經濟體的疫情目前都在繼續擴散當中,尚未有明顯的減緩跡象,這令上半年全球的經濟衰退趨勢已成定局。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8日02時45分,全球累計確診病例1407123例,累計死亡80759例。其中,美國是全球累計確診數最多的國家,累計確診383256例,累計死亡12021例。

全球衛安局勢進一步嚴峻,不僅令國際貿易承壓,同時令美歐服務業遭受重創,美歐失業率急劇攀升,若這一情況繼續維持2個月以上,美歐的中小企業就會出現倒閉潮,這會帶來個人信用風險、銀企信用風險與債券市場危機,將會對美歐經濟形成更嚴重的衝擊,所以今年的全球經濟是近20年來最難的一年,情況比2008年次貸危機還要複雜多變與難於處理。

美歐當下是衛安危機+金融危機,且經濟危機也不時地露出苗頭,雖然美歐開始執行超規模紓困計劃,但是衛安問題的惡化為市場附加了前所未有的變數,這令美歐有些束手無策。尤其是確診人數攀升過快,令醫療體系遭受極限考驗,醫護人員與醫療設備嚴重不足,導致治療受限,死亡人數上升,這會對美歐經濟與市場信心帶來更沉重的打擊,所以在美歐衛安局勢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還看不到全球經濟有任何企穩的跡象。

一、美歐經濟預期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與耶倫表示:美國第二季度GDP年化增速可能萎縮30%以上。摩根士丹利則將美國一季度GDP增速預期下調至-3.4%,二季度GDP增速預期下調至創紀錄的-38%,預期美國2020年實際GDP年率將萎縮5.5%。

目前,美聯儲以及美國的評級機構、華爾街大行以及一些學者等對美國經濟今年普遍持悲觀看法,紛紛下調美國經濟預期,普遍認為美國經濟2020年將陷於衰退,經濟萎縮3%~6%之間。

歐洲方面,德國頂尖機構預計德國經濟在2020年萎縮4.2%。4月4日,標普預計法國經濟在2020年萎縮1.7%。4月7日德意志銀行預計,今年英國經濟將萎縮6.5%,並將是英國近百年來最嚴重的衰退。而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情況也都難以樂觀。

4月2日,惠譽評估則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將陷入深度衰退;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活動將減少1.9%,其中美國、歐元區和英國GDP將分別萎縮3.3%、4.2%和3.9%。而這一數字還是我目前所看到的各大評級機構最樂觀的數字,因此以此為底線。惠譽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區間為0%至-0.5%。

二、日本與印度經濟預期

4月7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經濟面臨近幾年來的最大危機。同日,日本宣佈了創紀錄的108.2萬億日元刺激計劃,約合9940億美元。可見日本經濟也已經陷入困境,2020年陷入衰退的概率較大。

4月4日,惠譽將印度本財年經濟增速預估值由5.1%下調至2%,為30年來最低水平。

三、中國的經濟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4月3日發佈《2019年亞洲發展展望》預測,中國繼2019年經濟增速達6.1%之後,2020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3%,有望2021年回升至7.3%。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表示,目前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中國各省全面復工復產,將有助於中國在今年年底和明年恢復增長勢頭。

亞行等一些國際機構對中國的經濟情況顯然缺乏瞭解,小視了中國在衛安問題上的成就。目前中國已經先從衛安危機中率先突圍,後續將轉向“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而國內由於近兩年積極防控金融風險,是以在此輪全球金融危機中遭受的損失有限,所以我國在新一輪全球危機中搶佔了先機,目前正在加速復工復產,加速應對外圍風險的宏觀佈局。

按照中國當前處理全球危機的經濟佈局,中國經濟2020年的GDP有可能達到5%~5.5%,即便遭受外圍更大的衝擊,預計也將保持在4%以上的增速,這是由國內宏觀經濟調控空間所決定的。

目前央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明顯轉為積極,加強了逆週期調節力度。同時國內擴大了基建規模,整合基建、5G以及信息等產業積極拉動經濟,預計全年基建投資額將超過 21萬億元,全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增長 16%,同步還有農村土地流轉等政策相配合。

二季度國內預期會逐步啟動促消費政策,將涵蓋汽車、家電、通訊、家居等多項大類,並進一步強化線上商業平臺,促進和打通商品下鄉力度,而各地方也會積極採取各種消費刺激措施,擴大消費,刺激市場,拉動經濟,穩定就業。因此中國經濟雖然談不上樂觀,但也沒有悲觀的理由,經濟壓力主要還是來自出口。

四、綜評

美國、中國、歐元區、日本四大經濟體GDP規模分別佔全球經濟總量的32%、21%、20%和8%,合計超過80%。

2019年,美國、中國、歐元區、日本四大經濟體的出口總額佔全球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0.5%、11.1%、16.2%和3.9%,進口總額佔全球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3.3%、10.9%、14.4%和3.9%,在全球貿易體系占主導地位。由於衛安問題將會嚴重衝擊主要經濟體的進出口貿易,所以全球貿易鏈、產業鏈和供應鏈會出現一些斷裂現象,進而對全球100餘國的經濟形成負面衝擊。若衛安危機不能在今年上半年得以根本性的扭轉,全球經濟今年將大概率陷入衰退。所以今年衛安危機的週期長度將決定全球中長期的經濟節奏。


五、危機後經濟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組織與各主要機構對明年的經濟預期都比較高,樂觀一些的則認為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就會出現經濟復甦,但是我對這些分析表示不同意見。

自由經濟走到今天,實際上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上,當自由經濟再次走到新危機面前時,從一個經濟歷史的結果來看,自由經濟的本質就是富人經濟,所以美歐國家此輪紓困的獲利者最終還是富人階層,因此在危機結束之後,美歐的兩極分化會更加嚴重,而美國猶甚。

兩極分化的升級,意味著下一個經濟週期供需關係的全面失衡,國際經濟將處在一個長期的、難以調和的結構性矛盾當中,需求端會持續遞減,即便當前的全球很快走出衛安危機與本輪金融危機,但未來經濟的增長也會遲緩,即便出現報復性的經濟上升週期,也不可能長期持續。

另外,今年的全球貨幣供給量嚴重過剩,未來會激化通脹,對全球資產定價以及商品定價都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與高波動性,這會嚴重打擊全球的實體經濟發展,並會繼續推動全球金融泡沫惡化趨勢,這隻能加速金融危機的頻繁出現,全球經濟很難走穩。而國際貨幣體系的安全也將面臨新的考量,國際貨幣的超發與債務危機的轉嫁必將帶來國際經濟全方位的矛盾,因此未來的全球經濟難以一帆風順。


馨月說財經


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毫無疑問世界經濟正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挑戰。一旦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控制不住,很大可能陷入經濟大蕭條。世界經濟衰退的風險加劇,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我們應及早準備,採取多項措施穩外貿、穩外資、穩就業。

中國雖然通過強力措施有效抑制了疫情擴散,但疫情已經對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負面衝擊。這次疫情首先從需求端直接衝擊第三產業。其中,受衝擊最嚴重的交通運輸倉儲、批發零售、旅遊、住宿、餐飲、線下娛樂、農林漁牧等行業,加在一起已經佔到GDP的36%。此外,因為恢復生產過程所需要素供給受到疫情衝擊,人流、物流、資金流堵點沒有完全打通,產業鏈、供應鏈不能順暢運轉,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已經波及到供給端如製造業、房地產、進出口等領域。

對疫後中國經濟突圍的經濟政策可重點關注:1. 基建與新型基建。如5G基站、數據中心等。2.新零售會加速發展。3.線上付費模式會加速發展。4.人工智能行業。5.大健康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