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是陪伴,怎麼樣才算高效的陪伴?

板牙的豁兒


我們常說孩子需要陪伴,最好是高質量的陪伴,而不僅僅是陪著。真正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彼此走進內心,一路同行,共同成長。高效地陪伴不僅增進親子關係,還可以協助孩子建立優質品質和完善的人格。

和寶寶一起做遊戲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一書中指出:“和孩子一起玩兒,是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方式。因為和孩子相處,最好的方式不是“說給他聽”,而是轉化成孩子理解並能接受的語言——玩兒,去做給他看。”

玩,不僅僅是一種遊戲的形式,更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溝通的橋樑。因此,想要達到高質量的陪伴,就專心的孩子一起遊戲吧,當然在遊戲環節中,建議父母堅持這5個陪伴原則:

1、全身心投入。

2、參與孩子的遊戲中,觀察孩子。

3、認真傾聽,當孩子需要時及時引導。

4、注重陪伴創作的過程。

5、注意情緒處理。

和寶寶一起種植物


我陪伴孩子的方式一般有親子共讀,做遊戲,運動,畫畫,一起做菜,一起烘焙等,把手機放下,把電視關掉,像孩子的小夥伴一樣,眼裡只有孩子,與孩子一同玩,融入他的世界,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和幸福,這就是我理解的高質量的陪伴。

和寶寶一起做饅頭

我是榮媽,家有5歲男孩,分享育兒,讀書,成長故事,與孩子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感謝你的喜歡與關注。

榮媽育兒記


高效陪伴是一種情感教育,3-12歲的高效陪伴將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性格。

現在的父母都非常忙碌,白天忙著上班,晚上回到家忙於家務,或者教孩子的作業,所以家庭成員能坐到一起進行深入情感溝通的機會是少之又少。也許我們認為高效陪伴是這樣的:每天無時無刻不守在孩子身邊陪孩子玩,好不容易孩子睡著了,媽媽趕緊做飯、洗衣、收拾屋子,活兒還沒幹完,娃又醒了,繼續陪娃......那我們確實會被累死,因為這樣的媽媽別說有自己的休閒時間了,就連睡覺的時間都很難保證。

更大的問題是,這樣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的確是孩子需要的嗎?這樣疲憊辛苦,毫無個人時間的媽媽心情能好嗎?一個每天煩躁疲憊的母親如何養育出平靜自信的孩子?

其實只要雙方狀態是愉快安詳的,這樣的陪伴就是高質量的陪伴,高效陪伴。

注意:(1)別以為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

2)也不要一邊自顧自幹活,一邊時不時嘴上嘮叨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

建議:

1.享受一段悠閒的時光

2.利用溫馨的用餐時間

3.抓住睡前時光

4.父親的陪伴很重要

5.一起做遊戲

在家庭中,高質高效的陪伴不僅僅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父母全身心的陪著孩子玩耍,還有一種更重要卻常常被我們忽略的高質量的陪伴:那就是孩子自己玩耍,父母在一旁做自己工作。

孩子吸收的是父母做事的狀態成人只是孩子生活的環境,而不是孩子生活的主導,這樣的陪伴中,成人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狀態非常放鬆、喜悅,孩子吸收了這種狀態也會非常放鬆喜悅,同時,成人專心做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示範,光是這兩點,就已經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了。


朝來花解語


正面管教裡有一個非常棒的方法叫做“特別時光”

你可以與孩子商議每天陪伴她的時間是10分鐘,20分鐘,還是30分鐘。

孩子選好時間後可以問孩子“今天想和媽媽玩些什麼呢?”

決定好玩好什麼後,記得關掉手機和電視,全身心的陪伴。每天堅持你的孩子會體會到他是被愛著的,你也能從中體會到帶娃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