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以“復興漢室”為口號起兵於宛,後如何統一天下的呢?

鐵男春秋


劉秀身長七尺三寸(約168釐米),鬚眉勻稱,鼻樑高聳,面庭飽滿,臉如圓日,據稱與漢高祖的容貌相似,也是“隆準(鼻)而龍顏,美鬚髯”。劉秀家族血統非常尊貴,是漢髙祖劉邦的後裔。劉秀的父親劉欽曾任濟陽縣(今河南蘭考北)縣令,後父親病故,劉秀由叔父劉良(安徽蕭縣縣令)收養。劉良罷官後,劉秀回到家鄉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白水鄉(舂陵),以農耕為業。

新莽天鳳年間(14-19年),劉秀在京都長安求學,師從許子威。“高才好學,然亦喜遊俠,鬥雞走馬,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東漢觀記·光武紀》)一天,劉秀目睹負責監察京師治安的執金吾出巡,見其車騎甚盛,感慨:“仕宦當作執金吾”。後出任司隸校尉,劉秀“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仍舊章。”

公元22年,劉秀哥哥劉掩與劉秀呼號“復興漢室”發動兵變,組建舂陵軍反抗王莽。之後合併綠林軍,攻城略地,連連取勝,佔領了南陽地區。時王莽大軍攻向昆陽。劉玄命劉秀解圍。劉秀趁敵軍尚未合圍,帶13名輕騎從南門突圍,到郾城和定陵去調集援軍。旋即領援兵至。他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一千餘人,在距敵軍四五里的地方擺下陣來。王邑、王尋派數千人前來交戰,劉秀身先士卒,率軍衝入敵陣,大敗敵軍,首戰告捷。這時,綠林軍已攻下宛城(宛城縣,屬南陽),但消息還沒有傳到昆陽,劉秀並不知道。為了鼓舞士氣,瓦解敵軍,劉秀故意派人拿著他親筆寫的“宛下兵到”的書信送往昆陽城中,又故意把這封信丟在路上。王尋、王邑揀到信看後,真的以為宛城的增兵已到,心中十分恐懼。劉秀接著率三千援軍直搗敵方中軍大營,敵軍陣勢大亂,劉秀“乘銳崩之”。昆陽城內部隊“亦鼓譟而出”,內外夾擊,莽軍潰敗,“走者相騰越,伏屍百餘里”。 王莽軍大敗。 是為“昆陽大捷”。九月,起義軍一路衝殺,攻入長安,殺掉王莽,推翻新政。在整個戰爭中,面對號稱百萬的莽軍,劉秀有勇有謀,指揮若定,表現出智勇雙全、凜然不可侵犯的大將風度,也大大提高了劉秀在起義軍中的威望。

眾路義軍後擁護劉玄為帝,即更始帝。更始帝登基後,擔心戰功赫赫的劉演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便尋了一個藉口,將劉掩殺害,“遂共謀誅伯升(劉字伯升)”。劉秀聞之,大悲。面對巨大的壓力,劉秀表現出遇大事而沉著冷靜的胸懷與氣度。一方面,他為失去一起舉兵、一齊奮戰、同生死共患難的親哥哥,充滿悲痛,充滿怨憤,史書記載他“獨居輒不御酒肉,枕蓆有涕泣處”(《東觀漢紀·光武皇帝紀》);另一方面,他卻立即從前線返回宛城,向更始帝謝罪,不談昆陽之功,不為劉服喪,不與劉舊屬往來,飲食談笑一如既往。劉玄信任之後“拜秀為破虜大將軍,行大司馬持節 ”,招撫河北諸州郡。

從更始元年(23年)十月至三年(25年)六月,劉秀率兵誅滅稱帝邯鄲的王郎,迫降和收編河北地區銅馬所部的農民起義軍合眾幾十萬,這支軍隊力量正是劉秀起家的資本,這也是人們稱他為“銅馬帝”的原因所在。 又陸續殲滅諸路起義軍,“跨州據土,帶甲百萬”。河北地區盡歸其所有後,劉秀於公元25年六月在群臣擁戴下稱帝。25年十月,固守洛陽的綠林軍統帥朱鮪(wěi)在漢軍圍攻下舉城投降。劉秀遷都洛陽,重建漢政權,史稱“東漢”。 26年,收復洛陽以東及洛陽至長安沿線的豫西地區。 27年,赤眉軍投降,漢軍佔領長安。 28年,消滅東方的割據勢力劉永。 29年,消滅河北地方勢力彭寵,河西的竇融歸順。 30年,消滅淮南割據勢力李憲,平定關東地區。 31年至36年,消滅了西北的隗囂、西南的公孫述各部,北方的盧芳逃往匈奴。至此,華夏一統。

統一全國後,光武帝仍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一方面致力於國家穩定,另一方面則致力於政權建設。

二十年間,在對外經略方面,又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平西羌,二是徵交趾,三是降服南匈奴。

光武統治時期,史稱“中興”,即中道復興的意思。劉秀也被稱為“中興之君”,意謂漢朝在他手中由衰落轉為興盛。南宋陳亮認為,“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矣。”(《龍川文集》卷五) 他死後的諡號是“光武”,“光”是光復漢室、光大漢業,“武”是克定禍亂、安定天下。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對光武帝評論甚高,說他“三代以下稱盛治”,認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甚至認定在夏、商、週三代以後,“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劉文廣


劉秀,光武皇帝,開創“光武中興”。

騎牛打仗的皇帝

  • 劉秀,漢室後裔,得益於漢武帝推恩令,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是徹徹底底的平民百姓了。
  • 新朝建立後,因王莽的改革激進,損害了世族豪強的利益,人民生活困頓。很多勢力揭竿而起,因人心思漢,響者雲集。
  • 劉秀眼珠一轉:“我也可以起義吧?”經過一番密謀後,在舂陵起兵。因他自身不富,加之追隨他的人也財力有限,導致他們裝備極差。在殺死新野尉之前,他一度騎牛上陣。不知他騎著牛打仗的時候,有沒有怨恨漢武帝。

明哲保身,一戰成名

  • 劉秀自己領導的起義軍勢力太小,便和其他反莽勢力聯合。尊劉玄為帝,劉玄因劉秀的哥哥時常挑戰自己權威,便將他殺了。劉秀為了保全自己,便向劉玄示弱。
  • 王莽的百萬軍隊由王邑率領,誓要把反莽聯軍在昆陽消滅。由於王邑剛愎自用,加之劉秀驍勇善戰。在劉秀多次率軍衝擊後,王邑的軍隊大敗。此後,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身死,新朝滅亡。

徐而圖之,建都稱帝

  • 新朝滅亡後,還有大部分地區劉玄沒有平定,加之其他地方還有起義勢力,皇室林立。為了減少損耗,劉玄派劉秀去勸降河北的勢力。劉秀剛去的時候舉步維艱,經過鄧禹勸說,劉秀著手平定河北,並用自己聯姻,尋求當地世族和豪強支持。
  • 劉玄見劉秀壯大,想要坐收漁利,被無情拒絕。此後劉秀軍隊多次征戰,收編了多個起義軍隊,實力大增,其中以銅馬軍最為著名。
  • 建武元年(公元25)六月,劉秀稱帝於鄗城,國號“漢”,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借力打力,一統天下

  • 劉秀稱帝后,坐山觀虎鬥。等劉玄和赤眉軍打得差不多的時候,乘機出擊,親自坐鎮,幾番較量後,打敗了赤眉軍。
  • 在打敗赤眉軍後,又用時五年,攻克了隴右和巴蜀。自此,全國一統。

劉秀自登基後,用時十二年,統一全國。此後,他勤於政事,輕徭薄賦,與民休養,國運漸昌,史稱“光武中興”。


5有5


劉秀得天下的難度是所有帝王中名列前三甲的,王夫之曾說,光武得天下,難度甚於高祖。劉秀從一個莊稼漢於南陽起兵,昆陽之戰一戰成名,後被劉玄壓制,不久被派到河北招撫,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之所以能一統天下有以下幾個原因:

1.皇族後裔的身份。劉秀是漢景帝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經漢武帝推恩令,傳到王莽時期,劉秀已經是普通的莊稼漢了,然當時人心思漢,劉秀的皇族後裔身份就成了聚攏政治勢力的資源,如若劉秀不是皇族後裔,恐怕也很難一統天下。

2.柔道立國,柔道治國,這形成了他自身的一種魅力,劉秀白手起家,愣是靠自身的魅力讓鄧禹杖策而追,讓馮異等雲臺二十八將追隨他,要知道,劉秀到河北招撫,手下只帶了個剛收服的馮異,鄧禹是半路上追過來的。

3.依靠宗族及豪強勢力。通過娶郭聖通與真定王劉揚聯姻,同時也利用耿弇吳漢等地方豪強壯大自己的勢力。

4.善於用人。劉秀被主席評為最會用人的皇帝,雲臺28將等在劉秀手下發揮了充分的長處。

5.對手比較弱。劉秀的對手主要為隗囂、公孫述、張步之流,並非雄主,要是多一個像劉備或者孫權這樣的對手,恐怕也很難。

6.戰略運用得當。先拿下漁陽等郡,再平關東,迷惑隗囂,招安竇融,最後取益州下交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