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父母帶娃應該嗎?你怎麼想的?

貝殼學藝


這個問題有人覺得理所應當,有人覺得無所謂,有人覺得沒必要

我只能說,任何事情,都是要根據各人不同的情況是恆定的,沒有一刀切的理論,這也不適用於所有人。

對於這個觀點,我的想法是:不做道德綁架!

說實話,父母沒有幫忙帶孩子的義務。但是我們有愛,正因為是愛,所以很多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放棄了自己的自由生活,來幫助有需要的子女。他們付出的是愛,同樣希望收穫的也是愛,和尊重!

很多年輕人覺得理所應當,覺得每個月只要給予經濟上的補償即可,卻忽視了老人家更加需要的愛、尊重與陪伴。相比錢,老人家可能更希望你可以多回家吃飯、多陪他們走走公園、多帶他們出去見見世面,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快樂!

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一直都是一家人和諧的基本條件!


被放假的幼師小姐


讓父母帶娃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是應該的。

千百年來,當子女有了孩子後,父母就要承擔起帶孩子的責任,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這已成了不可更改的規矩了。這個習慣的形成,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到了看孩子的年齡,父母大多已經退休,子女正是掙錢的時候,不可能年紀輕輕,就在家帶孩子,這時候父母休閒在家,為了給子女減輕負擔,省下一筆不少的保姆費,父母也不會看著兒女受累,而不管不問,滿街轉悠,自然而然地就承擔起照顧孩子的事情,當起了全職保姆,買吃買穿,洗衣做飯,任勞任怨地照顧孩子,一年又一年,直到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還要早晚接送,時間一長,父母也習慣了,與孩子在一起增加了樂趣,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心裡也是非常的高興,特別是孩子一聲聲地叫著奶奶、爺爺,心裡的甜蜜時時洋溢在臉龐,即使再苦再累也心甘。

勤勞善良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父母為了子女閒不住,子女也要體諒父母的辛苦付出,下班後要立即接過孩子,一起幹家務,讓父母休息一下,對父母的付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能把父母的勤勞,看成是應當應分,因為你也有老的時候,你也會去帶孩子,我們應該一代一代的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廣大。




彭殿忠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這要看需要。如今年輕人雖成家,但還屬打拼階段,沒有精力照顧孩子,父母就應該幫助帶孩子。畢竟父母不是外人,給孩子以親人般的照顧,比起僱別人強得多。至於父母嬌慣啊!還是無知啊!那都是片面看問題。各有利弊。畢竟父母是過來人,一定有經驗可取的,再加上血緣的關係,孩子會健康成長的。

所以如果父母有空,帶娃最合適不過。當然,帶娃不容易啊!那就希望兒女能和父母溝通好,互相理解,互相切磋,絕不可出現“一方必須命令,一方必須聽從”的現象,誰對聽誰的,誰都是為了娃好,千萬要和睦相處。

希望大家的娃,聰明伶俐,健康幸福!希望父母的付出能得到兒女的認可。希望父母有空能多幫幫兒女。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有所認可,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