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解決“看書就會,做題就廢”的學習狀況?

張於戈G


教育心理學中,將知識學習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知識的獲得、知識的保持、知識的應用。

知識的獲得是學習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很關鍵,是我們感知知識並且理解知識的階段,“看書就會”就停留在這一階段。我們從外界獲取了信息,將它經過思維的加工、概括,覺得自己已經完全吸收了消化了,其實並不然。

知識的應用才是學習的最後一個環節,也就是提到的“做題”環節。知識進入大腦,卻沒有被應用,很難真正轉化為自己的儲備。

就像我們學習EXCEL,快捷鍵背得滾瓜爛熟,知識點熟記於心,但沒有後期的操作與練習,還是無法精通。只有真正去用,去練習了,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


熟能生巧,不是一句空話,在學習當中,有些重複是有必要的。多去練習,多去實踐,多去找知識應用的機會,一次次地總結經驗,一定可以培養好的學習狀態。


你說的我全都懂


1.學習是品•悟•做的系統過程。

2.品,是看一看,要走心入腦。

3.悟,是想一想,要思考深思。

4.做,是寫一寫,把知識加工成文字符號。

5.以上三個過程,是個綜合體,缺一不可。

6.要反思,要提高審題好習慣,要提高解題規範性。知道怎麼做,必須反應在卷面上。

7.避免會說寫不全,能做算不對,有思路無過程的現象!


輝煌數學


對於你說的這種情況,個人感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把握住時間節點。

在舊有知識沒有遺忘之前,要及時複習和鞏固。一旦知識的鏈條發生脫節,在做題的實戰過程當中,前後知識就聯繫不上來了,就無法正確解題。

增加理解的深度,不要侷限於膚淺的認識。

要弄清楚,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概念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概念之間的關聯性在哪裡,事物的前因後果是怎樣的?

看書就會,做題就廢,還是說明識記的不夠清楚。

在書本信息的提示下,可以做出來題目,還是,書本提供了本來應該在你的腦海中識記的信息環節,由看得會到做得對,還需要充分的練習或複習的鞏固和提升,這是正常的認知環節,絕大多數人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加練習,深入思考。所謂勤能補拙,熟能生巧。

我是英語基本功,一個關注英語知識和相關學習方法分享的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