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不學習,如何找回之前的狀態?

某一種未來


對於你來講不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慣性反應,想要回到學習狀態必須打破這種慣性才可以。這需要極大的勇氣,頭腦都喜歡安全感,喜歡趨利避害,喜歡穩定,既定的習慣會讓頭腦覺得有安全感,所以它是不會輕易讓你打破已經形成的慣性反應的。

一個人在不學習的狀態裡,當他拿起書本就覺得煩,硬看個那麼幾分鐘也心煩的不行,要放下書本去找其它的事情做,因為頭腦裡面已經形成的強大的慣性反應在驅使著你不想學習。當我們想學習的心念力量鬥不過不想學習的慣性反應時,就會被頭腦打敗!

如果真要想重新回到學習的狀態,那就從現在起,此時此刻起投入學習之中,看書覺得煩也逼著自己往下看,每天給自己規定幾個小時的讀書學習時間,煩也堅持,如此過個三個月你的不學習的思維慣性才能打破。

這是外在轉變,內在轉變就是覺察不學習的那一念,當那一念來時,能完整的看到前因後果,自然而然就消化了[玫瑰][玫瑰][玫瑰]


特立獨行的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很多人長時間不學習,不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找不到之前中考,高考的學習狀態,令人頭疼。

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要學會明辨是非,做出取捨,一定要有自制力,面對網絡、手機等要有自控力,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其次,要勿忘初心,知道自己的目標,夢想,為之努力,拋開一切雜念,只為自己的夢想能夠實現。

另外,培養自身的專注力與耐力。養成好習慣,喜歡閱讀,作息規律等等。不斷地改變自己,使自己找到上學時得的狀態,逐漸提高自己,堅持不懈,慢慢就養成好習慣。

最後,樂觀向上,相信自己能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要把學習當作負擔,要把它當作輔助自己,提升自身修養的砝碼。

相信,很快你就會找回原來的狀態,加油!



靜生活


問這個問題的人,首先可以確定一點是對自己當前的狀態,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不滿意,想要做出改變。我覺得人的確是有學習“不應期”的。當長時間學習之後,突然放鬆下來,就會覺得有一種十分強烈的輕鬆感甚至是幸福感。當習慣了這種“輕鬆”感之後,再回到過去那種學習狀態,等於是拋棄了幸福,迴歸了“痛苦”。誰會願意呢?

還是講個小故事吧,這樣更接地氣

這個故事發生在90年代初,他在一個不足6人,不足14平米的小辦公室裡,一呆就呆了7年。真的已經十分厭倦了。在這個辦公室裡,他每天面對同一撥人,眼瞧著她們從小姑娘變成了小媳婦兒,變成孩兒媽。從她們對戀愛的憧憬,到她們戀愛、結婚、婆媳關係、備育、懷孕、宮縮、生娃、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到(再一次。不是忘記了,前面已經提到)婆媳關係、孩子入托、小學、自己離婚、再戀愛、再婚……可以說,他把一個女孩兒如何成長為一個婦人的全部過程都旁聽了一遍,不,不止一遍。

於是,當他有一個機會能夠稍微離開這個環境,輕鬆一下的時候,真的義無反顧,放下就走了。

那時候深圳就是個超大的建築工地。無數像他一樣的人向深圳集中。所以,當時的深圳有一大群熱愛學習、積極進取的年輕人(雖然他已經人到中年)。每天,勞碌了一天的自己,帶上瓶啤酒,跟著三五好友,大家圍坐在廣場上的大電影銀幕前喝酒打屁。他覺得自己又回到了上學時的感覺。

那麼他為什麼又回來了呢?

某一天,他聽到(也許是他們故意讓我聽見)幾位同事悄悄地說,胖哥的精力太旺盛了,都像他這樣,誰受得了?

突然明白,他只不過是在追憶那種“年輕”的快樂。但是,其實他的這種“快樂”是建立在這些年輕人的“痛苦”之上的。他一個光棍漢子,一人吃飽了全家不餓。最關鍵是他並不需要為未來擔憂。但是那些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卻有太多的未知要顧慮。然而,他顯然已經成為了他們不可逾越的障礙。他可以每天精力旺盛,好像有使不完的勁,那是因為他已經積攢了7年的力量。然而,他們卻剛剛開始。所以,為什麼有“30如狼40如虎”?因為30歲的年輕人的確需要抱團取暖,群毆這個世界,而40歲如他,卻已經不需要了。

於是他回來了。回來以後,明白了自己的位置,知道“上帝讓你用該用的嗓子歌唱”的意思。於是換工作,並且在換了工作以後,又狠狠的玩了一把。

那麼,如你現在的狀態,就好像他在30歲到40歲的那個狀態。也許你們真的是被“早教”耽誤的那撥孩子。進入學習狀態太早,所以退出也比較早。

所以你現在回不到過去學習的那個狀態,是你沒有找到目標。只是想“回去”,卻沒有“未來”。那麼,儘快的找到自己的“未來”才是你迫切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