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順,則氣躁易怒,如何調控?

一葉當否


有些人為什麼易怒?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當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過激,有可能是三種思維方式而導致:

一、把事情災難化;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當事人就已經想了很多失敗的可能性。沒做如何嘗試,就給自己預設了不好的結果,把自己嚇著了,自然就不敢去做了,這種模式很容易引發焦慮和內疚的情緒。

二、自我為中心;“你應該”擁有這種思維的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覺得都是自己是對的,別人不能反駁,往往他們不懂如何區分有些要求過分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不道德的。當別人不按他的要求做事情時,就容易焦慮,發脾氣把責任推給對方。因為脾氣大不穩定,情緒不穩定,而容易得罪人,所以在人際關係方面會危機四伏。

三、要求完美;“我應該”擁有這種思維的人,具有典型的完美主義傾向,通常對自己或者別人要求比較高,甚至達到苛刻的地步。認為我可以做到別人也肯定能做到,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一旦別人做不到,他就會生氣,暴躁。

要改變這種思維方式從下幾個方面做;

1、做事之前先想好,做這個事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我能接受的程度,想好了再去做。

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要繼續挑戰。

3、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4、允許別人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5、放過自己,放過別人,不追求完美。


華夏心理


“不順”的原因是具體遇到不開心的事件,還是心情問題?

如果是不開心事件,那麼現在還有辦法“重新解決”事件,向著自己想要的結果發展嗎?如果可以,就去努力!

如果不可以,從中找到“失敗”原因,給自己未來生活作為警醒。

短暫的心情不好是正常人的心裡反應。但長期的建議按照以下方法調整:

1.積極心理暗示法:暗示是一種心理現象,有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之分。心情不佳時,如果對自己採取消極暗示,只會“雪上加霜”,更加煩躁;這時應該對自己採取積極暗示,告誡自己這是正常現象,烏雲終會散盡,同時多回想一些以前經歷過的美好情景和值得自豪的事情,就能緩解心理壓力。

2.目標轉移法:如果你因為某件事或某個人而感覺心情煩躁,注意力無法集中,就不要強迫自己做事。這時不妨看看電視、聽聽音樂、寫寫日記,總之找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起來。你可千萬別以為這是浪費時間,實際上這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你的情緒會很快得到緩解和放鬆,才能更好地做自己該做和想做的事。

3.找信任的人,說出自己心中不悅(最好是心理諮詢師,因為他們專業,安全)。每個人都有同他人交流的慾望和需要。有些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心事,不願意把心裡的苦惱、委屈和悲傷說出來,這樣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會加重自己的煩躁,久而久之還可能產生心理障礙。正確的做法是找一位信任的人交流、談心,也可以上網找一位網友聊天,或者對著家裡的某一件物品說話,傾訴自己的心事,以起到逐漸消除煩躁的效果。

4.走出家門去運動。如果說前面三種方法是“從思想上的精神療法”,看不見,摸不著,那麼這種方法就是一種“物質療法”——通過消耗體能來達到消除煩躁的目的。心情煩躁時,可以到操場跑上幾圈,打一場球,活動一下筋骨,或者對著遠方吼上幾聲,高歌一曲,郊遊,讓自己全身放鬆。這些做法經實踐證明很見效,也正好印證了“生命在於運動”這句名言。

祝你幸福快樂。

我是覺心悅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相關話題,關注我細聊。



覺心悅境


所有情緒都不會自行消失,但我們可以去看見它、理解它、接受它。

1.總有起風的清晨,總有絢爛的黃昏,總有流星的夜晚。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開朗就是美好的一天。

2.我們控制不了天氣,但是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情,否則,又如何去掌控人生。

3.有一種心情,叫喜怒哀樂;有一種味道,叫酸甜苦辣鹹;有一種心境,叫順其自然。

平順自然,那可是一種高境界。 沒有經歷過大喜大悲的人,是不可能有那種心態的。在那些氣躁易怒的練習中,祝您早日找到平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