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在客棧吃完飯,不問多少放下銀子就走,小二也從不數

为什么古人在客栈吃完饭,不问多少放下银子就走,小二也从不数?

这个场景应该是来自电视剧和武侠小说里,一个手提长剑的大侠在吃完饭后,随手丢下一锭银子,喊一声小二结账,然后飘然而去。

大侠们吃饭的标配一般是一壶上等好酒和二斤牛肉。阁主查了一些资料,一头成年壮牛大概值五六两银子。那么二斤牛肉加一壶酒又会值多少钱呢?恐怕几十个铜板就够了。

为什么古人在客栈吃完饭,不问多少放下银子就走,小二也从不数


一锭银子足有好几两,店小二买一头牛都够了,估计在一边笑都笑傻了。且慢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到高潮,历史上的牛长得非常慢,并且产量很低。作为当时的重要生产工具,政府是严禁杀牛的,除非是病死或者摔死的。

也就是说在历史上很难吃到牛肉,这基本上是违法的勾当,相当于现在吃那些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肉,是要定罪的。当然那些大侠们一贯是不遵守国家法律的,大概是故意借吃牛肉与政府作对。

为什么古人在客栈吃完饭,不问多少放下银子就走,小二也从不数


在中国历史上,一户农村人家,在自给自足的生活环境中,一年用五六两银子就可以过非常不错的日子。就算你生活在城市中,二三十多两银子足够一个家庭过一年的。

从以上我们不难判断出,历史上的人们其实很少用到银子的,大多数人正常消费都是用铜钱。用绳子把铜钱从钱孔中穿起来,然后放进钱袋里,这是古代出门人的标配。京剧里有一出戏叫15贯,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为什么古人在客栈吃完饭,不问多少放下银子就走,小二也从不数


当然,如果你是做大买卖的,带上铜钱确实比较麻烦。用银子自然很方便,但是银子非常贵重。就算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这时碎银子就派上用场了。

如果一个人带了几两银子出门,那些商贩们基本上都很难找得开。当然这也不是一件难事,当时的政府都考虑到了。在很多地方都有将白银切割开来的官方场所,方便老百姓支付。

为什么古人在客栈吃完饭,不问多少放下银子就走,小二也从不数


按照有关专家的测算,一锭银子差不多有二两,放在古代历史上可以吃一桌满汉全席。如果一个大侠丢下银子转身就走,和现在的一些土豪吃饭差不多,拿出几千块钱,然后说不用找了。

在古代,那些开店经商的人从小都接受过专业培训,他们对银子的成色和重量非常熟悉,随手一摸就能掂量出来价值几何。这其实跟那些专业卖豆腐和猪肉的商户差不多,一刀下去基本上都是准称。

为什么古人在客栈吃完饭,不问多少放下银子就走,小二也从不数


人性是进化的非常慢的,现在社会风气有多败坏,历史上也差不多。在古代,就有很多人制造假钞的,也就是假银子。他们在土块或其他材料上刷上一层银色颜料,就拿到大街上来骗人。就像纪晓岚这样的牛人也被那些骗子骗过好多次,买东西被找回来假银子,跟现在买东西被找假钱一样的。

为什么古人在客栈吃完饭,不问多少放下银子就走,小二也从不数


历史上的所谓大侠,要么出身豪门,要么就是混黑社会的,基本上也没有什么穷人。这种出身的人根本就不差钱,当然也有可能身上的钱是抢来的。因此在吃完饭后,扔出一锭银子,不用小二算账就直接走路的情况还是有的,这时候装逼还是比较拉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