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她的成功從來都不可複製

李子柒:她的成功从来都不可复制

李子柒火了。

李子柒:她的成功从来都不可复制

这个出生在绵阳大山里的姑娘,小时候受到继母苛待,后来被爷爷奶奶养大。14岁辍学前往城市打拼,漂泊8年之后,因为奶奶年事已高,回到农村生活。

李子柒因拍摄了一系列田园诗歌式的农村生活短视频而成为网红博主,在视频中,她种田、砍柴、捕鱼、酿酒、养蚕、缫丝做蚕丝被、做家具、做各种美食,她的视频最大的特点是唯美,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浓浓的诗意与古风,散发着中国传统乡村的美。

李子柒:她的成功从来都不可复制

她的微博粉丝2100多万,抖音粉丝3000万,YouTube粉丝740多万,而美国主流媒体CNN的粉丝也不过792万,许多外国人因为她的视频而爱上中国农村的生活。巨大的流量为她带来巨大的收益。

虽然被人民日报点赞,但是对李子柒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争议主要是来自两点:

第一,质疑其真实性:在视频中,李子柒穿着美丽的服装,化着精致的妆容,娴熟地做各种农活,根本就是摆拍;农村的生活那么多落后不便之处,视频里一概没有,明明是在给观众捏造一个幻想的泡沫。

争议之二,认为这是一场资本操纵下的梦想贩卖。视频不是李子柒自己所为,而是团队的作品,这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链条,又一个打造网红的成功案例。

对此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毕竟羡慕嫉妒恨是人之常情。但我跟他们不一样,我经常对人发自内心地无脑崇拜。李子柒走的这条路,决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从辛苦打工到创立自己的品牌,无论如何是一种成功的传奇人生啊,好过许多坐在电脑前指指点点的口水喷发器,以及生编硬造的内容生产者。

想我自己,三年前,当我和麦子一拍即合决定建立一个教育公号的时候,我们想的是:这有什么难的?以我们的水平,从实践到理论,怎么还不能跟着娃的一路成长,总结一套成长秘籍出来?

俗话说,老司机开车越开越胆小,又有懂理论的人画出无知之圆告诉我们,当你知道的越多,你就发现自己的无知也越多。

三年过去了,我们不仅没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反而我越来越怀疑自己究竟是否有资格在孩童教育上面说三道四了。

我们的目标都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才或者成功,但是,我越来越发现成功并无固定模式,一千个人有一千条成功的道路(然而我并不在这1000人当中)。

假如李子柒有一个正常的家庭,有类似我们这样焦虑的父母……

她的妈咪会每天跟我一样苦苦追寻: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该报什么补习班?小升初怎么择校?上不了高中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太可怕了,真的赌不起啊!

然后她经过漫长的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之后,终于成为1%的幸运儿,进入双一流大学(以她现在的能力来看,应该是可以的),然而等到毕业,还是得靠着父母亲朋的“关系”才能找到工作。

或者她的妈咪以玄之又玄的“幸福感”为目标来塑造她的人生,就像家长们常说的,“我只希望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但实际上,谁也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又有一千种定义,她和她缥缈虚幻的幸福在风中凌乱。

然而现实并没有假设,李子柒没有为她焦虑为她揪心的妈咪,她从小一切自己做主,年纪轻轻外出打拼,生生地独辟蹊径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现如今城市里普遍实行精英教育,野蛮生长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空间,但李子柒又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她现在她用一股清新的唯美中国风告诉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有独特之处,每个人的成功都不可复制。

家长们在教育的过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理性,像一棵墙头草,当孩子获得一点小成绩,刚刚考过了一级,就会觉得孩子是神童;要是孩子考试错了两道题,就会焦虑得睡不着觉;外界一有风吹草动,立刻觉得无比慌张。

看别人家的孩子进了早陪,你慌得一批,赶紧去鸡娃,但是你忘了,孩子都是黑盒子,输出与输入并不成线性关系,也不知道是什么关系,花相同的时间做相同的题,你们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总有教育专家向家长贩卖焦虑,听信教育专家,就跟相信成功学没有什么差别,你交了再多的钱给陈安之,跟巴菲特吃几次午饭,都无助于你的成功。

听到各路专家讲课,你跃跃欲试,积极参与育儿课程学习。你忘了,专家都是在统计意义上谈论问题,他们只谈共性与趋势,个性已经被作为畸点舍掉了。而且经常想要什么结果就能设计实验得出什么结果,你只可大致借鉴就好,毕竟你的孩子,他是独一无二的

成功不可复制,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不相同,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这成功从来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到来,它有多么荣耀,它的背后就有多少艰辛。

欢迎关注"老虎爸妈"公众号(id:laohubama),了解更多内容。

李子柒:她的成功从来都不可复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