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報怨以德。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有言: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概意思:大要从小做起,多要从少做起,报答怨恨,从“德”做起。解决困难要从容易的开始,想要成大事要从细微的开始;天下所有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开始;天下再伟大的事情,必定从细微的开始。所以有道的人从来自以为大,也不做什么大事,因此能成就其伟大。

为什么要报怨以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每个人都有焦虑和担心,经常会对某件可能要发生的事情特别担心。但每每想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很容易释怀。管它呢,再大的事情,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每时每刻需要面对的,都是小事。

其实这些都好理解,最难理解是“报怨以德”。报怨以德,字面理解就是别人对我不好,我还要对别人好。但为什么要这样?

老子说:报怨以德。

耶稣说:别人拿走你的衬衣,你把外套也给他。

孔子学生问: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回答很合乎世人的理解:别人对你不好,你就不要忍让,用正直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如果让孔子回答耶稣的话,孔子会说:谁拿走了你的衬衣,你要立马抢回来!谁要是送你衣服,你也要送他衣服。

从这个回答看,孔子和老子的境界高下立判。孔子区别德和怨,而老子没有区别。孔子以直报怨,但怨依然在。

老子在第七十九章说:和大怨,必有馀怨。

大概意思是:无论你如何调节怨恨,总会有些一些是消除不了的。而报怨以德,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真的可以做到报怨以德么?当然,当我们理解了怨、理解了德、理解了爱,就能做到。

为什么要报怨以德。

首先,“怨”从何来?

有人偷了我的衬衣,我心生怨气。如果衬衣对我很重要,我怨气就会非常重;如果衬衣对我不重要,我怨气就回比较小;如果那件衬衣本身就是我要丢掉的,那我没有怨气。这时自己会明白,怨气大还是小,更多依赖于自己是否看重衬衣,而和别人关系不大。

衬衣丢失,是物理现象,是一个事情的发生。内心把这个现象定义为“偷”,而我们从小被教育,偷东西是可耻的,于是有怨气;衬衣被定义为是“我的”,我的东西被偷了,是个损失,从小被教育要保护好自己的东西,于是有怨气。

如果一个三岁的小朋友衬衣不见了,他会不会有怨气呢?小朋友可能会着急,但一定不会有怨气。得道的人,就像小孩子。

所有的怨气,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要报怨以德。

其次,何为“德”?

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去追求德行,已经不符合德了。有人为了让自己是道德模范,每天都要去做好事,这种就不是真正的德;如果有人从内心觉得清洁工人辛苦,每天都给他们送茶倒水,这种是真正的德行。真正有德的人,并不会刻意去分别这个行为是不是符合德行。

如果有人为了做到“报怨以德”,可以忍气吞声,做出高姿态还对别人好,但内心只是为了获得外界评价,这时候早已远离了“德”。

不德即不执着于德。心中不存在德的概念,也就不会产生怨与不怨的问题了。

为什么要报怨以德。

再次,向内求。

别人对我好,我用一种方式做事;别人对我不好,我用另外一种方式做事。这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来,自己的做事方式是随着别人的行为来变化,自己的情绪也是随着外界而变化的。

希望得到的幸福、安宁,都在依赖外界环境。想住更大的房子,买更好的车子,穿更漂亮的衣服,好像得到了这些自己就会幸福一样。实际并非如此,社会发展这么快,很多人积累了很多财富,但从来没觉得幸福。这些都是向外求。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于得道的人来说,他会向内求。怨气会不会生气?这完全是内部产生的;谁对我不公平,只是内心的标签;周围社会的关系,都是内心的投射。得道的人,不会去分别是德行或者非德行,只会抱着本心做事。所以老子说:抱一为天下式。

一个得道的人,根本不会对人起“怨”。因为他明白所有的怨都来自自己,所有的怨只是“自我”的演化。一个得道的人,其行为符合德行。不只是报怨以德,报什么都是以德。报怨以德,是说给世俗人听的。

为什么要报怨以德。

最后,什么是“爱”?

有人说:理解是理解了,但我不是得道的人,怎么可能做到报怨以德?

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如此。首先父母不会对自己小孩产生怨恨,无论是什么行为。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也不会判断是否有德行,只是在为他好。这正是抱怨以德。

父母为什么可以这么爱小孩?因为在很多父母心里,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就像年轻人坠入情网,对方就是他的一切!到底是因为孩子是父母的一切,父母才爱小孩,还是因为父母爱孩子,孩子才是父母的一切?答案是分不开。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某项东西是你的一切时,此时你就爱它。其实此时你就是爱,也就是一。

爱就是一,或者爱就是合一,或者爱就是你能意识到的合一,理解了这点,你会明白你本身就是爱,只是被情绪所掩盖。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爱伴随着怨恨。若能做到报怨以德,那么怨恨才会彻底消失。

怨恨生于内心。一个聪明的人,一定拥有化解内心怨恨的能力,把视线从怨恨转向爱。你必须学会爱自己,让自己的认知,从怨恨的黑渊中一步步走出。怨恨永远在这里,但当你登高前行,它就会成为行进的足迹。立于怨恨中止步不前,痛苦就会构成你生命的全部。

为什么要报怨以德。

圣人之道,以德报怨,以德报德,以德行天下。

总有人说,我不是圣人,我不可能做到。

凡夫步出苦境,是为圣人。圣人沦落苦域,沦为凡夫。这一切取决于你自身的选择,取决于你,是否真诚的爱着自己。

王阳明说:“人皆以为尧舜”,每个人,无论是高矮胖瘦,无论是粗短细长,都有着超凡的秉质,都会成就伟大的事业。

所以,每个人都是圣人,你也是。

传递正能量,种下爱的种子!喜欢此文欢迎关注,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