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三亞南繁基地提出最新指導意見

袁隆平在三亚南繁基地提出最新指导意见

海南岛气温高,水稻生长快,周期短,可以一年三熟。每年12月到次年4月,袁隆平团队都会来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

海水稻

海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单产可达300 kg/667㎡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海水稻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

袁隆平在三亚南繁基地提出最新指导意见

选育品种 每年可增产300亿斤

4月14日,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试验现场观摩及建设推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最新指导意见:“不断发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并将其转育到籼粳交高产杂交稻,特别是第三代杂交稻上。”

以袁隆平院士为先锋的我国水稻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提出发展水稻的耐盐碱性基因,努力将我国15亿亩荒芜的盐碱地,变成国家重要的耕地资源,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发展耐盐碱水稻的目标是,在10年内,选育出耐盐度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耐碱在pH9以上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且年推广面积达1亿亩,平均亩产300公斤,这样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袁隆平院士表示,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目前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满足近8000万人口的供给需求。

袁隆平在三亚南繁基地提出最新指导意见

袁隆平在三亚南繁基地查看试验田

中国不会出现“粮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开始限制本国粮食出口,这引发了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正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攻关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

袁隆平在三亚南繁基地提出最新指导意见

(来源:中华新闻网、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